如果你家有65岁以上的老人也用微信,有很大「」的可『』能性她/他在家族群或者朋友『』圈里转发过一篇爆款文章,叫做《等老了不「」讨儿女嫌,请记住这10条》。
从SKⅡ的软『』文到保温杯,每次看见“中年”系列的文章,如果劝勉对『』象是女性,其实也可以直接把题目改『』作《已婚已育了不讨这个世『』界嫌,请记『』住这100条》。
晒娃被损
拉赞被损
抱怨老公被损
用保温杯『』被损
发『』胖被损
……
对于已婚已『』育的女人来说,除『』非像「」米兰「」达『』可儿那样生完孩子就去走维「」密秀,否则,就算你是大『』S或李湘,只要胖,也还是会被人指「」着后背说“不知检点「」”。
女人「」生完孩子,最「」好像章子怡这样↓
△这要是换成流「」量小花,
在「」合影前脱外套露肩,分分『』钟能被骂上热搜。
这个发生在芭莎慈善晚宴的合影片段,被各大社交平台转了再转,一边是“章子怡”的成就和野心,一边是“醒醒妈”的温柔和接地气,两相对比「」,她竟成『』为了已婚已育女性的最佳榜样。
可你觉『』得这正「」常吗?
我的朋友圈有427个人。他们中『』有我的『』家人亲戚、好朋友、前同学、前同事、为了买东西加的各种微商和淘「」宝店主,也有为「」了「」一次二手交易而加的陌『』生人。
在过去几年中『』,我在朋友「」圈见证了很多人『』从少『』女『』变妈咪,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姿态很好看——
比如有位大学学矿业工程的女『』朋友,怀孕时曾爆『』肥50斤,生完孩子立刻钻进健身房,甩肉成功就算了,孩子三岁不到,她居然又拿到了澳『』洲某知名大学的设计学『』硕士。最近一年这位奇女子晒的照片『』全是拉赞「」样本,人一会儿在卢浮宫看雕塑,一会儿在本地某网红咖啡馆吃甜点,合影除「」了金发碧眼的行业大咖就「」是「」网红水准(非贬义)的『』各型美女。完全不晒娃。
还有一『』位是身边的好朋友,她三年『』生了两个孩子,对本地各种溜娃活动和「」溜娃场『』所都了若指掌,给孩子安排『』的各种「」活动之丰富,令我等「」凡『』人望尘莫「」及。育儿「」书全部读英文原版就算了,她怀二宝时自己还低价买了个『』半死不活的生意「」,在边带孩子『』边经营事业的情况下,最近那生意也已经做到风生水起,雇员比买「」入时翻了好几『』倍「」。
也有『』的人姿态没那么好看——无非是『』把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全部「」抖『』落在网上,长篇大论夹枪带棒地损老公骂婆婆,所有晒孩『』子的内容「」都有股相依为命的悲情味「」道。不用猜,这种人肯定『』也是大家黑「」名「」单的常客。
正如章子怡在结婚前就已经是一副“老娘绝对不会输”的样子了,无论你在朋友圈里看见的众『』生百态是好看『』还是难看,那「」一切「」,也都是各有「」前因『』。
设计『』师女友家境优渥,追梦的同时没有任何经济负担,至于她的孩子,从出生三个月到现在「」四岁半,都是一直由姥姥在国内带;第「」二个生了两个娃还能独立经营生意的超人妈,本身就毕业于名校,在移民来澳洲以前,她已『』经是每天能『』连续工「」作16个小时也不喊累『』的『』大型「」企业女『』高管『』。
至于那个悲情的“第三种妈妈”,其实她是我高中的班花,爸爸是军人转业的地方领导「」。她和我的另一个「」高中同学从16岁谈恋爱到『』26岁,但是在她父亲『』的「」强权干涉下,两个人多年前因不明原因彻『』底闹掰,29岁时这『』姑娘任性潦草『』地嫁给了单位的同事「」。前半生本是享尽性别优势的乖乖女,后半生境遇落差太大,一步步变成了「」唠唠叨叨靠朋友圈发泄的「」“中年妇女”。
我「」不想『』把这些故事甩锅给“原生家庭『』”、“运气”或『』者「」“天资”,我只想引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段台词: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对「」于普通人来说,比如我,生孩子确实『』是「」一道人生风水岭——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晒娃要遭唾弃,转『』发孩子的英语早教资源「」或『』者吃「」穿用度的各种分享「」,会显得很丢脸吗?把有了「」孩子的生活状态伪装成没孩子『』的样子『』,会显得更高级更有追求『』吗?
大部分人手里的「」资『』源,或者说自「」己的资质,是不足「」以在已婚已育之后,再把生活推倒重来的。就算生活不如意,就算你心里还有一股狠劲,也只能用来披荆斩棘——照看『』嗷嗷「」待哺的婴儿,对碌碌无为的『』老公『』妥协,咬着后槽牙陪婆婆耐心聊天,然后,还要面对职场的挑战和打压。
任何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也一定会『』有各种的不如意需要操持。在这一点上,许鞍华导演的那部电影《女人四十》,说得最透彻。
△《女人四「」十》曾包揽1996年『』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男「」配角六个奖项,是『』金像奖的第一部实『』现大满贯的参评作品。
故事在逼仄、昏暗的旧楼中发生。性情火爆的孙太太阿娥(由萧芳芳饰「」演)每天都奔走于家庭、公司之『』间『』,为家人、公司处处精打细算「」。她家中「」有平庸且谢顶的做『』驾证考官的丈夫、正念大学的儿子、待她『』若亲生女儿的婆婆及军「」人出身的臭脾气「」专横公公。因为婆婆的意外『』离世,公公变成了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的一地鸡毛由此展开。
△陪公公看病时还不忘给公司打电「」话
△在「」市场买「」鱼,为了以死鱼「」的价格买活鱼,
在老板转身的一瞬间,她干脆出手把鱼打死了……
这位“中年『』妇女”的生活,从『』每天睡醒一睁眼,就再也顾不上任何关于自己的思「」考,全「」家大小的吃喝用度,都在她的泼辣、精打细算、坚强而无奈『』的操持「」中,艰难维系。
婆婆去世了,而全家「」老中青三代男人,各有各的不懂事。在阿娥『』需要安慰和体谅的时候,只『』能独自在天台「」痛哭,怀念婆婆。发泄完情绪以后,她唯一的选择就是收起柔弱,从讨厌公公就避而不见、有些任性的“年『』轻女『』人”,蜕变为忍「」住嫌恶,事无巨『』细的照顾老年痴呆公公『』的“中「」年女人”。
△用最远的『』距离,为公「」公撑伞『』
这『』不是一『』种选择,只是被年「」龄和家庭裹挟的一种成长。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动人心,不是因为市井与苦难,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熠熠闪光「」的温情细节——
秃顶的丈夫一边在镜子前「」整理自己“地方支援中央”的几缕乱发,一边哼小曲「」,另一个房间的阿娥正『』忙着手中的家务,还藏着笑意与老公合『』唱,不忘嗔怪老公『』唱「」错词。
△阿娥的「」丈夫
△阿娥的公公在得了老年痴呆症「」以后,
只能「」记得年「」轻时的事『』情。
在「」阿娥发现「」公公只『』记得自「」己当空军队『』长时候的事情『』之后,机智地靠『』着这一点,化解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当公公被「」邻居投掷垃圾「」投『』诉噪音,她呼唤『』公公马上进入防『』空洞(家里);当公公把自己『』的儿子「」当作敌军时,她告诉公公『』那是俘虏『』(让丈夫能及时休息);当「」公公尝试从天台跳伞,她通知公公那『』天是休『』息日,只能训练『』步操。
在结尾处,全家人一起到野外农场体验,公公摘花给阿娥。
公公『』:“你知不知道人生是怎么一回事?”
阿娥:“什么?”
公公:“人生……是很有趣的。”
寥寥几句,引人动『』容「」,仿佛阿娥所有的付出都终于有了回报。可『』惜『』当公公再摘花时,他胸口突「」然『』狡痛「」,晕倒离世『』。剧情亦在这里结束。
阿娥在菜市场一掌把鱼拍死『』,和菜贩『』讲价的情「」景,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姿态好看”。市『』井、不体面,在现当下,简直是已婚「」已育妇女的“原罪”。
某篇鸡汤说『』中年女人「」要想不猥琐,得做到:不能发胖,不能抱怨老公,要在能力之内,给自己买最贵最好的东西,还要有什么“单身力”……
我只想『』说:喝鸡汤,打鸡『』血,得鸡毛。
阿娥爱自己的工作『』,在电影『』的上半部分,她向老公咆哮:“上班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我严重「」警告你,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为此她不仅熬夜用纸笔做账毫无怨言,即使在带公公去医「」院的排队间隙,也不忘抓紧时间给公司「」打电话安排事务。然而『』,在『』电影「」的『』后半段,在年轻美貌会电脑的女同事与家中患「」病老人无人照看的双重夹击下『』,她却不得不做出妥协,辞职回「」家。
生活的『』美感『』真的不是阿娥用美颜「」相机在朋友圈维持20年前的身材和脸蛋,而是在电影的后半部,她辞职以后,给丈夫发的『』那条传呼机留言:
“一会「」儿我接你下班吃饭,
以后我们多些『』时间在一起。”
没有酒也「」没有诗。
在两性关系中,年轻女人不问“他不爱我怎么办”,中「」年女人不问“他不听我的怎「」么办”;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重压下,能彼此理解和『』支持,能风雨同舟,就算你150斤,也已经是足够『』的美好了。
至于别人是否给你的朋友圈点赞、是否把你划分为“肥腻的中年妇女”,这根本不重要『』,好吗?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