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章/正文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2023年01月01日  阅读 83  评论 0

摘要:年过七旬的大卫·林奇接过奥斯卡的这座奖杯,其实挺有一番特殊意义,因为这是从影半个世纪的大卫·林奇所收获的第一座小金人!而更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大卫·林奇所代表的非主流、先锋影像与奥斯卡所代表的主流价值电影之间的对立。2012年,大卫·林奇的小女儿出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关于他息影的消息便不断传开。那一刻,不要意外,谁让他一生都是先锋与异类的代名词呢。

奥斯卡荣誉奖(AcademyHonoraryAward),也就是「shi」我们平时说的奥斯卡终身「shen」成就奖,早早『zao』地在本月初公布了明年的获奖『jiang』名单。

来自意『yi』大利的『de』女导演里娜韦特缪勒『le』(91岁)与来自美国的男演员韦斯斯塔迪(72岁)榜上有名,另外一『yi』个是我们熟悉的导演大卫林奇(73岁)。

73岁的『de』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1

年过七旬的大「da」卫林奇接过奥斯卡的这座奖杯,其实挺有一番特『te』殊意义,因为这『zhe』是『shi』从影半个世纪的「de」大卫『wei』林奇所收获的『de』第「di」一座小金人!

在这之前,他曾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3次最佳导演『yan』、1次最佳改编剧『ju』本),但每次都是空手『shou』而归『gui』。

在2006年拍完《内陆帝国》后,越来越低产的大卫林奇更是与奥斯卡断了缘。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yi』类的代名词 - NO.2

好在,奥「ao」斯卡不曾给的,远在欧洲的戛纳和威尼斯都为他补上了,包括至高荣誉的金棕『zong』榈大『da』奖(《我心狂野》,1990)和威尼斯电「dian」影节终身成就奖(2006)。

所以,学院这次将终身成就奖颁给大卫林奇『qi』,多少都有点补偿的意思,因为他老人家如今都已经处于息影状态。

而更根本的原因,其实还『huan』是在『zai』于大卫「wei」林奇所代表的非『fei』主流、先锋『feng』影像与「yu」奥斯卡所代表的主流价值电「dian」影之间的对立(所以,具体作品不予「yu」嘉奖,但荣誉贡『gong』献奖可以给)。

73岁的他「ta」,一生都是『shi』前卫「wei」异类的代名词 - NO.3

《蓝丝绒》,1986

影迷们所熟悉『xi』的《橡皮头》《象人》《蓝丝绒》《我心狂野》《妖夜慌踪》《穆『mu』赫兰「lan」道》,无一不充满着畸「ji」形、诡异、压抑、混沌和情欲『yu』气息,独立『li』、异「yi」类,几十年不改「gai」本「ben」色。

73岁的『de』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de」代名词『ci』 - NO.4

《穆赫兰道》,2001

这样的作品『pin』可以让喜欢的人为之痴迷,也可以『yi』让『rang』接受不了的人敬而远之,但终归「gui」是小众的狂『kuang』欢。

小「xiao」众趣味,或者说『shuo』作者『zhe』个性,与电影的工业属性「xing」八九成是相背的。

所『suo』以自从迈入花甲「jia」之年后,除了《双峰》系『xi』列续篇,这位老人就再也『ye』没有什么正式的电影计划了「liao」。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de」代名词『ci』 - NO.5

是对流程繁『fan』琐「suo」、掣肘过多『duo』的长片拍「pai」摄失去了热情?

或许是。

但你要说,是他的创意枯『ku』竭了么?

不见得。

如果你观察『cha』一下大「da」卫林奇过去五十年的作品清单,会发现,长片实际只拍了10部出头,十『shi』分低产;

但他的短片『pian』,却至少有30部以上,并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

另外,美术出身的他前几年还在美国『guo』做过属『shu』于自己的『de』绘画作品特展,展出「chu」了从「cong」学生时代至今的近百幅独立画作。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dai」名词 - NO.6

即便「bian」如今在洛杉矶过上了息「xi」影后的『de』平静生活,大卫林奇也一直没有停下创作,而每天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一「yi」个人画画。

不夸张的说,林奇的短片与画作,比他的电『dian』影更加富有『you』视觉冲『chong』击「ji」力和想象『xiang』力,或『huo』者说,那「na」才是“林『lin』奇主义”/“林奇风格”的「de」起点。

73岁的他,一生都是「shi」前『qian』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7

《橡皮「pi」头》,1976

你更『geng』会好奇这些诡异的画面到『dao』底是怎样进入他的脑袋里的『de』?!语言形「xing」容『rong』无力,直接上图(部分图片会略有不适感)。

首先来看大卫『wei』林奇的部「bu」分实验短片。

比如处女作《六个生病的男『nan』人》(1966),六颗头颅「lu」,莫名其妙地开『kai』始呕吐。它所采用的定『ding』格动画形式,是林奇从静态绘画转向动态影像「xiang」的开始。

73岁的他『ta』,一生都是『shi』前「qian」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8

《字母表》(1968),白衣女孩、纯黑色布景,当寻常的字母成为梦魇。这「zhe」部短片,绝「jue」对『dui』称得上是恐「kong」怖片,是林『lin』奇对教育恐惧的潜意识投射。

73岁的他,一「yi」生都是前卫「wei」异类的代名词 - NO.9

《祖母》(1970),大卫林奇第一部有相对完整剧情的短片,讲述了『liao』一个孤独的男孩在床褥上用种子和泥土种『zhong』出一位祖『zu』母的怪诞故事。

73岁的他『ta』,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10

《兔子》(2002),夜晚,客厅,三个兔人,一场氛围奇怪「guai」的漫长的对话,时「shi」不时画外传来观众的笑声……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ci』 - NO.11

《我碰到「dao」了红按钮》(2011),一首跨界MV,形式极简单,一个『ge』长鼻子怪『guai』人一路拍『pai』打一个漂「piao」浮着的红色按钮……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lei』的代名「ming」词 - NO.12

《蝼蚁头》(2018),一群爬动的蝼蚁,一个白色物,拼成形似『si』人脸的『de』扭曲面「mian」孔。

73岁的他,一生『sheng』都是前卫异类「lei」的代名词 - NO.13

除了实验短片,大卫林奇的画也十分开脑洞。

他坦言最喜欢的画家是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系列对他的创作有深刻『ke』的『de』影响。

73岁的他,一『yi』生都是前卫异『yi』类的『de』代名词 - NO.14

粗线条、扭曲、惊恐「kong」、拼贴、不安,是他的绘画标签。

73岁「sui」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yi』类的代名词 - NO.15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qian」卫异类『lei』的代名词 - NO.16

平面画以外『wai』,还有大量的『de』板『ban』画、半浮雕、现代装置艺术等。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17

大卫林奇曾说,人『ren』的「de」脑袋是一『yi』个好东西,一「yi」定要充分利用。他很喜欢坐在椅子上冥想,然「ran」后借着半睡半醒的神游状态任由一系列画面涌来。

我们刚『gang』刚「gang」提到的这些实验短「duan」片与画作,正是各种潜意识画面或梦境的直接反应,所以,林奇对自己的作品通常不愿「yuan」做解释,更拒绝给出答案。

73岁『sui』的他,一『yi』生都是前卫异类的「de」代名词 - NO.18

但总『zong』有人不停在问「wen」,这些诡异扭曲甚『shen』至变态的东西总归有一个出处吧?大卫林奇是不是『shi』有什么童年阴影?

小「xiao」万只能说,有些艺术家真「zhen」的是『shi』天生的「de」,因为『wei』林奇有独『du』特的「de」观『guan』察事物的视角。

他生在一个条「tiao」件不错的中产『chan』阶级家庭,父母给了很好『hao』的陪伴与引导『dao』,用他『ta』的『de』话来说,“我的童年是「shi」由优雅的家、林「lin」荫路「lu」、送奶工、蓝天、绿草「cao」和樱桃树构成的”。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19

大卫林奇,右一

尽管不『bu』缺朋友『you』,可『ke』是他喜欢孤独一『yi』人,喜欢大自然,喜欢在花园里看昆虫蠕动——

“只要稍微进一步「bu」观察这个「ge」美丽的世界,会发「fa」现,樱桃树上有树脂渗出来「lai」,黑色、黄「huang」色,无数只蚂蚁就『jiu』趴在上头。”

73岁的『de』他,一生都是「shi」前卫『wei』异类的代名词 - NO.20

《蓝丝绒》开场的高反差对比

所以,如果可以通过追溯童年这『zhe』一点来解释大卫林奇的话,并不是通常「chang」我们所认为的童年阴影,而恰恰「qia」是因童年太美好太完美了,所以他能够更敏感地『di』发现腐烂、异化的另一面。

至于更多更具体的解释,小万认为无须给出答案「an」,保持开放多义没什么不好,那才是大卫林奇影像的魅力所在。

73岁的他,一生「sheng」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21

2012年,大卫林奇的小女儿出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关于他息影的消息便不断传「chuan」开「kai」。

虽然他仍住在洛「luo」杉矶,一「yi」个他喜欢的阳光明媚的城市,同时也是好莱坞「wu」所在地,但他真『zhen』的没有『you』再拍新片了。

2016年「nian」,一「yi」位「wei」纪「ji」录片导演跟拍了这位『wei』老人的退休生活,取名《大卫林奇:艺术人生『sheng』》。

73岁的「de」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22

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老人在自己的家里平静地过着“田园牧歌”般的「de」日子,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工作坊「fang」里画画,也制作装置艺术,仍旧是各种奇奇怪怪「guai」的「de」想法。

73岁的他「ta」,一生都「du」是前卫异『yi』类的代名词 - NO.23

身边,有五岁的小女儿陪伴着。

一边是充满幻想和不安的艺术作「zuo」品,一边是父「fu」亲和「he」女儿在「zai」一起的安详画面,就像他的「de」电影,那氛「fen」围真是奇妙。

73岁的他,一生都是前卫异类的代名词 - NO.24

这位年「nian」过古稀的白发「fa」老头儿,说不『bu』定某天又会突然带来一部惊世骇俗之『zhi』作。

那一刻,不『bu』要意外,谁让他一生都是先锋与异类的代名词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zhang/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