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旅途/正文

人生,并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始的

 2024年05月26日  阅读 18  评论 0

摘要:如果我们只想等待痛苦消失之后才学着欣赏或爱惜心中的真相那么痛苦就永远不会消失一个成熟的人决不是没有问题的人,成熟的人是能够以成熟态度处理问题的人。有些学生想要靠我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要解决,但这并不是内在工作的目的,也不是我助人的重点。当我在协助某人时,我一般关切的并不是如何解决问题。我不但不关切这件事,而且我发现为别人解决问题,或是与人共同解决问题,是非常乏味而徒劳无益的事,...

人生,并不是在问「wen」题解『jie』决之后才『cai』开始的 - NO.1

如果我们『men』只想等待痛苦消失之后才学着「zhuo」欣赏或爱惜心中的真相

那么痛苦就永远「yuan」不会消失

一『yi』个成熟的人决「jue」不是没有问题『ti』的人,成熟的人是能够以成熟态度「du」处「chu」理问题的人。

有些学生想要靠我来解「jie」决他『ta』们的问题,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问题「ti」要解决,但这并不是内在工「gong」作的目的,也不「bu」是我助人的重点。

当我在协助某人时,我一般『ban』关切的『de』并不是如『ru』何解决问题。我不但不关切这件事,而且我发现为别人解决『jue』问题,或是与人共同解决问题,是非常乏味而徒劳无益的事,因为这并不是重点所在。

解决特定问题不是最重要的事,因为问题还是会继续出现。

人生总是充满着『zhuo』问『wen』题,如果你致力于解决问题,这『zhe』辈子都『du』处理不完『wan』的。当然,解决问题仍「reng」然有其重要性,而且学生们往往认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de」问『wen』题,最后一定会带来快乐,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01

执着于解决问题,会让问题不断发生

想要根绝问题的这种渴望,其实会加强对『dui』问题的执着。你会让问题『ti』不断地「di」发生,因为这就是你所期待的,也是『shi』你擅「shan」长的事。助长烦恼和问题是很容易的,当这种机「ji」制掌控你的内心「xin」时,你『ni』的注意力「li」就会集中在问题『ti』上面,其他的事就变得不重要了「liao」。

我了解「jie」人偶尔会出现非常紧迫、立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候我『wo』会『hui』很「hen」乐意帮『bang』助对方,但这并不是内在工作要「yao」做的事。我更感兴趣「qu」的是帮助人了解自我转『zhuan』化的过程而非结果。

我不会去注意『yi』解药是什么,我会观察学「xue」生如何处理问题和眼前的情况,譬「pi」如,他是怎么在挣扎的?他「ta」抱持的是什么态度?我可以从其中看见这个学生学到了什么。

如果有「you」某「mou」个学生对『dui』解决问题「ti」不感兴趣,但「dan」是对眼前情况『kuang』的真相感到好奇,我会觉得和『he』这样的学生一「yi」起探索更有满足「zu」感。

内在工作背后有它自己的价值观、准则和『he』美学『xue』。这些价值「zhi」观、准则和美学与解决「jue」困难『nan』有所不同。如「ru」果我的「de」目『mu』标是帮助人解决「jue」问题,那么这种工作可能连一两年「nian」都维持不下去。我「wo」会像有一百多个孩子的母亲,当他们哭泣时,我就得照料、安抚他们。

我可不是母亲,而「er」且即使是跟小孩相处,我也期「qi」待他们能『neng』为「wei」自己负起『qi』某种程度的责任。我不会一看到他哭,就立刻「ke」去帮助他。

有时「shi」最富「fu」爱心的方『fang』式,就是允许孩『hai』子尽量『liang』靠自己发展成独立自主的人。

成年人也是一样。不断挂碍着心中的问题,是一种自贬的行为,人应该有更高的人生目的以及更高的自尊。如果你关切的只有这些问题,你会「hui」发现问题无处不『bu』在,这其「qi」实是在浪『lang』费我们的潜能。

我们强调的是:了解自『zi』我和实相「xiang」的本质。

当我们变得愈「yu」来愈客观自爱时,某些问题自然会获得解决,但这是与自『zi』己的「de」真相调成一致的副『fu』产品,因为我们有许多「duo」问题都是源自于不明白自「zi」己是谁「shui」。

如果内『nei』在工作的动机是要排除问题和痛苦,它们就会变得『de』更糟,而你也『ye』会变得更挫败。痛苦『ku』和挫败感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你『ni』想除掉它「ta」们——这便是痛苦『ku』的开端,也是它们会一直持续的原因。

人生「sheng」,并不是在问『wen』题解决之后才开始的 - NO.2

02

内在工作的重点是『shi』:超越得失

一个自尊自重「zhong」的『de』成熟之人,会学着去容忍和接「jie」纳某些问题,学着与挫折共「gong」处,同时又能欣赏人生「sheng」美好的一面。

如果一个人体认到了某些精微面「mian」向,或是某种本体的境界,但还是一味「wei」地追求「qiu」圆满和至乐感,而忽略了过「guo」程中的心理『li』内涵,就是一种不成熟和琐碎的态度。

这种情「qing」况经常发生,其中的一「yi」种反应就是兴奋,因为“醒来”的感觉十分良好『hao』。还有一些人「ren」则可能视其「qi」为不重要的事『shi』,因为“我的男朋友仍旧不够爱我”。她的心并没有敞开来接纳那一刻的体悟,而只想满足婴儿式的需求。

我想看到『dao』的是『shi』学生珍惜『xi』我们一起工作的过程而『er』非结果。当『dang』两个人『ren』在「zai」互动咨商时「shi」,其中会有一种和『he』追求满足「zu」十分不同的美,而感觉良『liang』好只是这种情况之中的一个元素。

事实上,结果往往是相当有趣的,因为我们会看到情人不爱我们会「hui」造「zao」成什么『me』感觉「jue」。我觉得「de」当我们体验到那种感觉时,是非常有趣的。

而且我们会发现「xian」,别人爱不爱我们根本『ben』不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体认,不过这不代表一「yi」份关系结束时我们不「bu」会伤心或失落「luo」。

感觉一『yi』定会出现,但内在工作的重点乃是超越得失之心。真的「de」渴望看到内心「xin」的真相,最终「zhong」一定会带来自由,这才是重点『dian』所在。

内在工作之中若是存在着想要了解真相的诚意,那么师生都『du』会在过程里体认到一种美和『he』感激「ji」。如果只想排除掉不舒服的感觉,本体就不会有所回应,于是咨「zi」商就会『hui』变『bian』得十分『fen』乏味,而且『qie』缺乏美感。

学生「sheng」感兴趣的如果是过程里「li」的真诚、好奇与成熟的展现,那么「me」师生两人就能一起『qi』共舞,这种交流是非常真实亲切『qie』的——这「zhe」时人格的世「shi」界就会退让给实相。

即使人格关切的东西又冒了出来,参与者仍然能从真相的角度去觉察,甚至连人格带来的恼人活『huo』动也「ye」会因『yin』而停止。

从了解自我的过程『cheng』中会产生一种对人格复杂性的欣赏,而不会一味地想要排除「chu」掉某些东西。这份欣赏又『you』会『hui』带来真正的自尊自重,因为我们『men』只是在觉察人格而没有随之起「qi」舞。

如果一个人愿意体验自己的痛苦又不迷失或耽溺其中「zhong」,就会出现『xian』一种美。

真相有时能减轻痛『tong』苦,但也可能导致痛苦,不论结果是什『shi』么,如果能允许自「zi」己去欣赏和爱心中的真相,就会跟『gen』自「zi」己产生一种亲密感。

这种亲密感又会带『dai』来一种满足,不论结果「guo」是痛『tong』苦或快乐都一样「yang」。因得不到而抱怨,或者因得到了而兴高采烈,都只会阻碍你看到更深的真相。

与「yu」真相亲密地贴近才能带来最深的满足,这种『zhong』追求真相的态度,会使我们从幼稚的欲望、需求和梦想之中解脱出来。如「ru」果你能在这个过程里学会欣赏自己和自己的真相,就『jiu』能和自己产生亲「qin」密的联结,而这是你从不认为有可能得到的能力。

这份满足感远远胜『sheng』过超『chao』越别人『ren』、获得权力、财富,或是感觉重要和被人赏识。你愈是能和『he』自『zi』己亲密,就愈会发现『xian』这些世俗欲望都很空洞「dong」。即使你达成了「liao」所有的目标和欲望,也比不上跟自己亲密『mi』带来的富足感。

从爱和真诚『cheng』之中产生的洞见会带来『lai』谦卑的胸怀,但不代表你要变得谦卑,因为谦卑『bei』是源自于跟自己亲「qin」密,而这是非常人性又令人感到满足的状态。

证实自己是『shi』正确的,获得自己『ji』想要「yao」的东西,这「zhe」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我『wo』们真『zhen』正感兴趣的部分,因为它『ta』们不「bu」会让『rang』你更贴近自「zi」己或心中的「de」真相。

人生,并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cai』开始的『de』 - NO.3

03

放下趋乐「le」避苦「ku」之心,

才能学会欣赏和爱惜心中的实相

我们必须决定人生中最重要的「de」价值是什么。我『wo』们可「ke」能允许自己追求享乐、逃避『bi』困『kun』难,也可能让「rang」自己专注于自我『wo』了解和发现心中的真相。如果我们只想等『deng』待『dai』痛苦消失之后才学着欣赏「shang」或爱惜心「xin」中的真相,那么痛苦就永远『yuan』不「bu」会消失。

我们会有层出不穷「qiong」的问题、心理议题、冲「chong」突和误「wu」解,这些都该被视为内在工作的一部分,但却不是焦点或重心。其实当你在观察某个心理议题时,也该以欣赏的态度来了解头脑的机制作用『yong』,也就是不企图排除问题,只是专注『zhu』在「zai」心理议题的真「zhen」相上面『mian』。

这两者也许看『kan』来并没有多大差异,结「jie」果却会带『dai』来很大的不同——后者往往能促进活力「li」和动力,前者则会造成乏味和停滞不前。

如果你想活得『de』更「geng」圆满,就必须发展出对某些价值观『guan』和真理『li』的品味、内在的深度、精密『mi』性与细腻的觉知,还有坦诚及自尊自重的能力。这些价值「zhi」都属于很精微的「de」层次,它们会带来细致优雅的人『ren』生,为『wei』我们注『zhu』入色彩丰富的内「nei」蕴和自然美。

本体「ti」丰沛的品质『zhi』一直都存在『zai』着——你不需要达成它们,而是『shi』要懂得欣赏它们。你要开始爱它们,将自己导向它「ta」们,以便有足『zu』够『gou』的时间和机会展现它们。同时你还得了『liao』解,一味地想解「jie」决冲突、问题和紧张感,只是一『yi』种依赖「lai」老师的幼稚行为罢了。

这样「yang」你的人「ren」生就会有一「yi」种统合感「gan」、艺术性和创意。这个世界充『chong』满着各式各样的奇妙事物、幽缈『』的精致性和难以言喻的美。当我们不再『zai』集中焦点于解决问题时,这整个自我了解的「de」过程就会带来一种满足感「gan」。

我们经常有「you」一种态度:“如果这个问题不解除,好事就不会『hui』发生。”这种态度阻碍了我们敞开心胸面对当下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坚持必须『xu』以沉重的心情解决他的问题,那么此人就不可能快乐。

我们现在探讨『tao』的「de」是一种缩小焦点和『he』冥顽不化的态度。如果你一直以狭窄的观点渴望得到美好的事物,就等于『yu』在「zai」说:“我只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东西「xi」,其他的事我都不『bu』在「zai」意。”而这显然只会导致痛苦、破『po』坏和『he』紧张。

人生,并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始的 - NO.4

04

学会放松

才能对己、对人更仁慈友善

如果「guo」你能学会放松,然后问自己「ji」:“我为「wei」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为什么不放松下来喝杯茶?”这样就能对自己、对别人更仁『ren』慈「ci」友善一点。

你为什么会『hui』认为只有在没问题时才能享受自己?为什么必须等『deng』到仁「ren」慈友爱「ai」的品质从天而降的那一刻,才能『neng』对自己和他人友善一点?

这绝不是『shi』人生运作的方式。你必须有耐性『xing』一点「dian」一滴地面对问题,并且在面对问题时,仍然能感受到快「kuai」乐和圆满。

当你在处理问『wen』题时,这个“你”究竟是谁?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挫败时,你是以真「zhen」诚的态度在面『mian』对,还是「shi」怀着一肚子的气在面对?你是否只对抱『bao』怨感『gan』兴趣,还是肯花点时间学习以智慧来处理问题?

某些事是需要处理的;某些事则只能允许它「ta」变成生命的一部分。

当屋顶漏雨时『shi』,大发脾气是不智「zhi」慧「hui」的——你不该在『zai』这『zhe』时怪罪于人。如『ru』果有某些事的确需「xu」要「yao」处理「li」,就该在正确『que』的『de』时间「jian」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它。

如果你痛恨自『zi』己的房子以『yi』及自己沉「chen」重的责任,并怀疑上帝「di」为什么要制造大雨,那么你只会感到挫败不已。你必须接『jie』纳这『zhe』些事的确『que』会发生,而且要面对「dui」它们。

一个成熟的人决不是没有问题的人,成熟之人是能够以「yi」成熟的态度处理问题的人。他或她能面面俱到『dao』地考虑问题,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观察来采取行动。这种态『tai』度会取代婴儿式的行「xing」为举止,因为后者『zhe』只可能导致挫折和更多的问题。

成熟之人有『you』能力把困难当成『cheng』人「ren」生的「de」一部『bu』分,而且愿意以妥当的方式处理它。人「ren」生的确有许多问题需要解「jie」决,但你仍然能享「xiang」受这个过程。

人生「sheng」,并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始的。某些人之所以比较能『neng』感觉圆「yuan」满和快乐,并不是因为问题都解决了『liao』,是因为他们能够如实地接受事情的真相。

成熟意味着『zhuo』尽己所能地理解问题『ti』,然后发展出『chu』专业知识和技术,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成熟的人会默『mo』默地接受问题,视其为人生的一『yi』部分,最终「zhong」他们必「bi」定会因为能全心「xin」全意地『di』面对人生而获得喜悦。

人「ren」生比局部『bu』的事『shi』件「jian」要宏大得多,如果你认清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在接纳之中蕴含着『zhuo』一种『zhong』诚挚的心态。你『ni』会从面『mian』对困难的能力之中获得一种喜悦,从接纳和感恩『en』的态度之「zhi」中产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如此一来我们就不再像婴儿『er』一样需要「yao」别人照料了。

人生「sheng」,并不是在问题解决之后才开始的「de」 - NO.5

紫竹:从业12年

18681256277(微『wei』信同号)

黄丽「li」:心理『li』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xun』师

19949492834(微信同号「hao」)

*若需要静心『xin』流程与音乐,也可联系工作人员「yuan」:张萍13570858794(微「wei」信同『tong』号)。紫色菩「pu」提

唤醒身体的智慧

唤醒疗愈创造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renshenglvtu/1303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