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疾第一利,
知足第『di』一富「fu」,
善友第一厚,
无为第一『yi』安。
标题
——《太子瑞应本起经》
富足「zu」?
人活『huo』著,总希望能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有些人观念『nian』、见解偏差,以为有钱是『shi』最大的快乐,有钱才是富有,因此做了金钱的奴「nu」隶「li」。
其实,金钱不是万能的,世间上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可贵。
因此,《太『tai』子瑞应本起经》说:
一、无病『bing』第一利
世间上什么最好?就是不生病。
平时我们不觉『jue』得健康可贵,可是一旦有了病痛,如一个小小的「de」感冒,就足以使我们缠绵病榻数日;一颗小小的蛀牙,就够我们整夜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不但自己苦恼,也影响「xiang」亲朋好友为我们担忧。
《佛医「yi」经》载,一个人得病有十种「zhong」因缘:
1、久坐「zuo」不饭,2、食无贷,3、忧愁,4、疲极,5、淫妷,巳,瞋恚,7、忍大便,8、忍小「xiao」便,9、制上风,10、制下『xia』风。
《心地观经》说:
“观自身如新生子,慈『ci』母怜愍,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ji』便不能有所修「xiu」证『zheng』。”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多注意「yi」身体的保健『jian』。
身体的病痛固然让我们产生苦「ku」恼,而心理的毛病「bing」,更是使我们昼夜不得安宁。
譬如当我们的心中生起贪瞋痴等烦『fan』恼时,虽然努『nu』力加以排遣,却才下心头,又上眉头,那『na』么的力不从『cong』心「xin」。
又譬如心中充满种『zhong』种的欲望,虽然极「ji」力加以克制,却又事「shi」与『yu』愿违,不能随「sui」心所欲『yu』。
这种「zhong」由于我与心「xin」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调和所带「dai」给『gei』我们的『de』苦「ku」痛。
更何况心是主宰者,如一国之君操纵著一切『qie』,是永远存在的,一旦被贪瞋痴慢的病侵蚀,成为病心、坏心,将轮转到地狱或畜牲,受「shou」大苦痛。
因此,这永远存「cun」在的心要好好的爱『ai』护它,时『shi』时用真理和慈悲的法水来调伏它。
所以「yi」,身心健全无病,才是最大的利益。
二、知足『zu』第一富
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由于「yu」有私心,对于「yu」世间上的一切总是贪得无厌。
有的人贪求过「guo」多,为了「liao」满足无限「xian」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非『fei』法的手段去摄取,而误蹈法网「wang」,身陷囹圄。
所以过分的贪取「qu」,无理的要求,只是徒然带给『gei』自己烦恼,而在日日夜夜的『de』焦虑企盼中,还没有「you」尝到「dao」快乐之前,已饱受痛苦『ku』煎熬「ao」了。
因此,古人说:“养心莫善于寡欲『yu』。”
《佛遗教经》说: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cheng』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zhi」足之人,虽「sui」贫而富『fu』。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所以,世『shi』间上谁是最『zui』富有的人?
并不是『shi』拥有几十『shi』亿、几百亿的财产,拥有房屋数百间、土地几百甲、几干「gan」甲就是富有的『de』人,
真正的富人「ren」是知足的人。
三、善友第一厚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peng』友。”
《别译杂阿含经》说:
“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zui』为亲。”,人所以能存在『zai』,乃是靠众多的因缘关系而来。朋「peng」友,就是重要的因缘之一。朋『peng』友有益友和损友。
《长阿含经》载,益友有四可「ke」亲:
一、止「zhi」非:
见人为恶「e」,则能遮止;示人正直「zhi」;慈心「xin」愍念;示人『ren』天路。
二、慈愍:
见利『li』代喜;见恶代忧「you」;称誉人「ren」德;见人说恶,便能抑制。
三、利人:
护彼不令放逸『yi』;护彼放逸失财;护彼使不恐怖;屏相教诫。
四、同事「shi」:
为彼『bi』不惜身命;为彼不『bu』惜「xi」财宝;为彼济其恐怖;为彼屏相教诫。
《孛经抄『chao』》说,友有四品,“如花「hua」、如称”的是损『sun』友,“如山、如地『di』”的「de」是益友。
又说交友之「zhi」道乃:
“化恶『e』从善,切磋以『yi』法,忠正诲励,义会友道。”
《四分律》谓亲友具有七法:
1、难「nan」与能与,2、难作能作,3、难忍能忍,4、密事相语,5、互『hu』相覆藏,6、遭苦不舍,7、贫『pin』贱不轻。
所以,我们结交朋友,是为了互相『xiang』砥「」砺「」,互相「xiang」帮助。好的朋「peng」友能给我教导「dao」,给我劝解,给我知识,给我帮助。
譬如「ru」春秋时『shi』代的「de」鲍叔「shu」牙与管仲,二人笃于交谊「yi」,世称“管鲍善交”;目犍连因知友舍利弗,得以归投佛陀,共同追求真理。
所谓“同气相求,物以类聚”,亲近善知识,如入芝兰之室『shi』,久而不闻其香;结『jie』交恶知识『shi』,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因『yin』此,好的朋友是最『zui』可亲的「de」人,也『ye』就「jiu」是“善友第『di』一厚”。
四、无为第一安
无为,是「shi」涅槃的异名,就是“不生不死「si」,不生不灭”,充满「man」快乐、光明、物我合一、自由自在的境地。
人活在世间上之所以有痛苦「ku」,是因为世界『jie』有成、住『zhu』、坏、空,人「ren」有生、老、病、死。
世界成了要坏,坏了再『zai』成;人生了要死,死了又生。但是涅槃的境界是:
一『yi』、无『wu』生的境界:
涅槃已没有『you』生死、变异,是个不生不灭的境界,固然不『bu』生有漏杂染的烦恼『nao』,也不起无漏清「qing」净的涅槃想,是个染净俱捐,境我皆泯,无生法忍的绝『jue』对世界『jie』。
二「er」、无「wu」住的境界:
涅槃之后,无处不在,在清净心里,在法性『xing』之中,在真『zhen』如佛性『xing』内,在万里虚『xu』空里。
三、无我的境界:
已『yi』去除我执之我,而存真如之我。犹「you」如黄金去了杂质,发出灿烂的大『da』乘光芒「mang」,发出慈悲平等的光辉,普照世间众生。
四、无缺的境界:
涅槃的境界是我们心灵上永恒的乐土,那里面充满法乐,有完全『quan』的平静,有「you」至高的妙乐,有持续的幸福,有福慧的完成,有「you」究竟的解脱,有永恒的自我,有『you』真实的世界……。所以说,涅槃就是圆满,也就是所谓“无为第一安”。
文字『zi』|整理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yuan」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