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bo」读「du」书,今天跟大家聊聊,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习哲「zhe」学究竟有什么用?以及东西方思想家『jia』对哲学的不同理解。
01
哲学的定义是什么?阅『yue』读哲学书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可『ke』不简单,古今中『zhong』外思想家「jia」们对哲学都有着『zhuo』不同的定义,并没有「you」统一『yi』的『de』说法,而这「zhe」本书《中国哲学简史》的作者冯友兰先生也给出了自「zi」己的定义:
哲学就是对于人『ren』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接下来,也让我们『men』来看看「kan」其他伟大的思想家『jia』对哲学「xue」怎么说。
英『ying』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yi」是: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li」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xi』。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na』些迄今仍为科『ke』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bu』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de」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zhi』外的教「jiao」条「tiao」都属于『yu』神学。介乎神学『xue』与科学之『zhi』间『jian』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ren」之域就是哲学。大哲学家「jia」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
求『qiu』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er』开『kai』始哲学思维的,一『yi』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dao』惊「jing」奇,继而逐步「bu」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fa』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bian』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dao」困惑和惊「jing」奇的「de」人,便自觉其无知『zhi』。大哲学家黑格『ge』尔的《小逻辑》一书中,也提出了自己对于哲学的定义:
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dui』象,它是一种特『te』殊的思维方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xue」:
如果把哲学理解为「wei」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zhong』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02
回到『dao』哲学这个话题。在『zai』我国“哲『zhe』”这个字起源很早,比如“孔门十哲”,“古圣先『xian』哲”这些词中,“哲”或“哲人”,就是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和西方『fang』的“哲学『xue』家「jia」”,“思想家”类似。一般『ban』意义上,我「wo」们认为中『zhong』国哲学起源是东周时期,以孔『kong』子的儒家「jia」、老『lao』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jia』及晚期的法『fa』家为代「dai」表。
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yi』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lun」哲「zhe」学问「wen」题。比如《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后来我们通常把形而上学和哲「zhe」学联系起来,甚至等同起来,但实际上,形而上学是哲学中最为艰深和难「nan」懂的一『yi』部分『fen』,被「bei」称之为亚「ya」里士多德称之『zhi』为“第一哲『zhe』学”。
在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的各种事物的概念的来源『yuan』和意「yi」义作出抽象的界定、分析、和论证,比「bi」如什么叫本质、形式、原因、结果、共相,它是哲学中最抽「chou」象的分枝从概念到概念,“形而上学”这个词『ci』来自希腊语,如英『ying』语的「de」“metaphysics”。这一词「ci」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ni」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形而上学》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li』学之后「hou」”。
所以『yi』在西方也叫“第一哲学”,如英国哲学之父『fu』笛卡尔著名的《第一哲学沉思录》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shi」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da』树作比『bi』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xing」而上「shang」学,它「ta」是一『yi』切知识的『de』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03
好了,讨论了什么是「shi」哲学『xue』,以及古今中『zhong』外思想家对于哲「zhe」学的讨论,让我们回到「dao」本书,看看作者『zhe』对于「yu」哲学意义的见解「jie」。
在「zai」20世『shi』纪『ji』30年代『dai』,北大哲「zhe」学系(作『zuo』者毕「bi」业于北大)的『de』传统和重点是历史研究,其哲学倾向于“观「guan」念论”,比如『ru』西方哲学的康德派、黑格尔派,用中国哲学的名词就是陆王『wang』学派。而清华大学哲学系(作者在「zai」此任教)的传「chuan」统和重点是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哲学问题,其倾向是“实在论”,类似西方的柏拉图和中「zhong」国哲「zhe」学的『de』程朱『zhu』理学。
在作者『zhe』冯友兰所著的《新理学》中『zhong』继承了「liao」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同时『shi』也避开了程朱理『li』学中的权威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思『si』想,用的『de』方法完全是分析法。对于哲学的定义,作者认为『wei』哲学是一门形上学,是一门这『zhe』样的知识,在其发『fa』展中国,最终成为了“不「bu」知之知”。哲学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ji』的知识,而是提高「gao」精神境界。
前面我们『men』讲过,哲『zhe』学是一门对反思的思考『kao』的学科。哲学「xue」和其他知识一样,是以经验为基『ji』础『chu』,与其他学科不同「tong」之处在于它最终超越了经验,也「ye」超越了现实和客观世界「jie」,比如桌子是方『fang』的。桌子是可感『gan』知的,但是方是不可感知的。
04
我们聊了这么多哲学的定义,那哲学的任「ren」务或者说,学习哲学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把各『ge』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si」个等级「ji」: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dao』德『de』境『jing』界和天地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zhuo』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su』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ren」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bu』意味着『zhuo』他必然是不道德的『de』人『ren』。他可以做「zuo」些事,其后『hou』果有利于他人,其动「dong」机则是利己的。所『suo』以他「ta」所做的各种事,对『dui』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jing」界,就「jiu」是我所说的功利境『jing』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de』存在,他是「shi」社『she』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shi」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wei』社会的利「li」益做各「ge」种事,或「huo」如儒家所说,他『ta』做事是为了“正其义「yi」不谋其『qi』利”。他真正是『shi』有道『dao』德的人,他所做的「de」都是「shi」符合严格「ge」的道『dao』德意义的道德行为「wei」。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yi」。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dao』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zu」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tian』民『min』”。有这种觉解『jie』,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er』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zai』做他所做的事『shi』。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liao』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de」天地境界。
05
这四种人「ren」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de』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ren」;道德境界、天「tian」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cheng』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ran』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zao」。自然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li』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tian』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jing』界,几乎不『bu』需要觉悟;功利境界「jie」、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悟;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duo』的觉悟。道德境界有道德『de』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认为是帮助人达到道『dao』德境「jing」界和天地境界,特别『bie』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jing』界又可以称之为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了解宇宙万『wan』物,才能达「da」到天地境界。但道德境界是哲学的『de』产物。道德境界就是「shi」贤人,天地境界就是圣人,圣人就是达成人作『zuo』为人的『de』最高『gao』成就,这就是哲学的崇高任务,也是我们学习哲学的意义所在。
在《理「li」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xue』家必须从感「gan」觉世「shi」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dao』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liao』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ge』同一「yi」中,他也就超『chao』越了理智。
前「qian」面『mian』已「yi」经告诉我们,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liao」成为「wei」圣人,并不需要做不「bu」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yao』表演奇「qi」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dan』是由于有高度的觉悟『wu』,他『ta』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tong』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men』所做的事。禅宗有『you』人说,“觉”字乃万妙「miao」之源『yuan』。由“觉”产生的意义「yi」,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huo』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