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午门诊,一个朋友过『guo』来就诊,说起了「liao」他惊险、惭愧的事。
这位朋友40出头,患2型糖尿病1年,口服二『er』甲双胍维持治疗,平时血糖控制得还不『bu』错。
他有「you」一大『da』爱好,就「jiu」是经常喝酒,这不前晚『wan』和几个朋友聚会『hui』,他「ta」喝了半斤高度白酒加『jia』N瓶啤酒『jiu』,没吃主食。昨天早晨8点起床后突然『ran』头晕、心慌、恶心、无力、出虚汗,感觉要摔「shuai」倒『dao』,马上让「rang」他老婆给他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朋友一听当即让他赶紧『jin』吃糖。他吃下「xia」两块糖和一些东西后,心慌「huang」、手抖、出虚汗等症状很『hen』快消失『shi』,情况好转『zhuan』。
他的「de」这位朋友是个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健康知识,而且非常了解他,知道他这是低血糖发作,所以指导他及『ji』时「shi」处理,未发生严重后果。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只要大脑工作,就离不开葡萄糖「tang」,相比其他器官「guan」,大脑对葡萄糖更依赖。也因此一旦发生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也就更大,长时「shi」间『jian』低『di』血糖还会引起大脑永久性损害,尤其是「shi」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还要大。
人体内糖的来源,一『yi』方面来自『zi』于食物中的糖;另一方面来自于蛋「dan」白质和脂肪。蛋白质、脂肪可以变成糖,这个过『guo』程叫『jiao』糖异生「sheng」。正常情况下,人体将多余的糖「tang」变成“糖原”储存在肝脏中,称肝糖『tang』原,一旦需要,肝糖原就分解成糖被人体利用。
大量饮『yin』酒能抑制「zhi」糖异生,也抑制『zhi』肝「gan」糖原分解,所以酒后容易发生低血糖。生活中有一些人和我的这位朋友一样『yang』,经常喝酒不吃主食,所以也经常出现『xian』酒「jiu」后低血糖,有些人酒后,眼发黑,心发慌『huang』,出虚汗,手筛糠,也许是低血糖发作了。
高血压「ya」,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俗称三高)有相似的『de』发病原因,就「jiu」是遗传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酒、肥胖、少动、高热量饮食『shi』、晚睡等。
对待高血压、糖尿『niao』病和高脂血症,就是用非药物或者药物的方法,将血压、血糖『tang』、血脂等指标长期控制达标,避免出现并发症,就是最好的治疗『liao』措施。
遗传改变不了,但是,生活方式可以改变!
生活方「fang」式如果也改变不『bu』了,或者单纯改变「bian」生活方『fang』式仍不能将指标控「kong」制『zhi』达『da』标,那就『jiu』坚持服用药物。
可一些人出现“三高”以后,既不改变生活方式,也不用药治疗,这样的「de」人估计要受到「dao」并发症「zheng」的惩罚。
也『ye』有许多人,患“三「san」高”后到处寻医问药,多贵重的药都舍得『de』买,但就是不『bu』想改变自己的「de」生活「huo」方式,一丁「ding」点都不想改变。这种重「zhong」药物而忽视生活『huo』方式调整的做法『fa』,有时候再好的药也不一定达『da』到好效果。
有一个故事,也许对疾「ji」病的治疗有启发。
苏东坡与好友佛印法师有一天来到一座庙『miao』中,佛印「yin」立即参拜「bai」观音『yin』。苏东坡『po』问「wen」他,你持佛珠在干什么?佛印答,念菩萨。苏又『you』问,那菩「pu」萨持佛珠又在念谁?佛印『yin』答「da」,仍念菩「pu」萨。苏问其详,佛印「yin」答,求人「ren」不如求己。
是啊,求人不如求己!治疗疾病也是如此。
对慢性病而言,疾病管『guan』理『li』与治疗同等重「zhong」要「yao」,医患互动、患者积极参与非常重要。
其实,你才是最好的「de」医生。
本文作者『zhe』:天津泰达医院肾病内科李青「qing」主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