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语录/正文

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愚公移山励志故事

 2023年03月30日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今年67岁郭万刚,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他向同学们娓娓讲述着这些年治沙的“那些事儿”。图为同学们听治沙人讲述励志故事刘玉桃摄他们靠一头毛驴、一辆架子车、一个大水桶和几把铁锨,拉开了治沙造林的架势。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泉表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

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愚公移山励志故事 - NO.1

6月11日『ri』,“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qun』体事迹『ji』报告宣讲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刘玉桃「tao」摄

“‘一夜大「da」风沙骑「qi」墙,早上起来『lai』驴上房’。一「yi」年又一年,沙子慢慢埋掉了我们「men」的田地,一「yi」些人上新疆、走宁夏,开始逃『tao』离家乡。八步沙,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地步。”今「jin」年67岁郭万刚,是甘肃省武威市『shi』古浪县八步沙林『lin』场场长,他向「xiang」同学们娓娓讲述着这些「xie」年治沙的“那『na』些事儿”。

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愚公移山励志故「gu」事 - NO.2

图为治沙人「ren」代表作报告刘玉桃摄

11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lin』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jin』群体事迹报告宣讲会在『zai』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八步沙,是腾『teng』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北部的一个风沙口。据传说,一百多年前,这里只有八步宽的沙口子,所以叫做“八步沙”。随着气候干旱和过渡开荒放牧,到『dao』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zhe」里已「yi」是寸草不『bu』生、黄沙漫地。
“活人『ren』不能让沙子给欺负死。”郭「guo」万刚说,当年,他的父亲「qin」郭朝明「ming」、贺发林「lin」、张润元3名党员,还有『you』罗元奎「kui」、程海、常开国『guo』3名社队干部以联「lian」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从『cong』此,第一代治『zhi』沙人走上了漫漫的治沙之路。

甘肃古浪治沙人进校园讲述「shu」愚公移山励志故事「shi」 - NO.3

图为同学们听治沙人讲述励志故事刘玉『yu』桃摄

他们靠一头「tou」毛驴、一辆架子「zi」车、一个大『da』水桶和「he」几把铁锨,拉开了治「zhi」沙造林的架势。刚「gang」开始,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就用“一锨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lin」。郭万刚说,可没想到,几场大风刮过,近一半的树苗『miao』子就『jiu』被沙子埋掉了。经过反复摸索,他「ta」们『men』总『zong』结出了“一棵树,一「yi」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tao』”的治沙『sha』方法。
后来父亲生『sheng』病,进不『bu』了沙「sha」漠了「liao」,郭万刚便丢掉手里的“铁「tie」饭碗”,顶替父亲去「qu」治沙,一干,就是38年。上世纪九十年代,由『you』于国家「jia」“三北”防护林政策调整,加上连年干旱少雨,八步沙林场发展遇到了「liao」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生存,郭万刚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在林场附近,按照政『zheng』策打1眼机井,开上些『xie』荒地,发「fa」展集体经济「ji」,贴补造「zao」林费用「yong」。
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奔波,筹钱贷「dai」款,一口156米深的井终于打成了。郭『guo』万刚说:“望着喷涌而『er』出的「de」井水,我忍不『bu』住哭了。这是救命的水,更是希望『wang』的水。”
2003年,在治沙人努力下,7.5万亩的八步沙全部治完。如今,他们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dang』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区。
“县上为『wei』我们树碑『bei』立传、勒『le』石记功。当我披红戴花,站在记『ji』功碑前时,心『xin』情十『shi』分激动,也非常难过,忽然特别想念父亲。”贺中强说,他是六老汉中贺发林的儿子,也是二代治沙人。“那天,我专『zhuan』门买了瓶酒『jiu』,去给父亲上了个坟「fen」。在父亲的坟前『qian』,我告诉他说:老爹爹「die」啊,您「nin」交代下的『de』事情,我们做到了「liao」,您就安息吧。”
38年「nian」过去了,当年「nian」的「de」“六『liu』老汉”,只剩下两位还在世「shi」;今天的“六兄弟”,也「ye」在一天天变老。现在,第三代人开「kai」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
西北师『shi』范大学学生薛春说,以前「qian」觉得愚公移山精神离我太『tai』远,今天是真『zhen』的见到,我『wo』觉得他们治沙还林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平凡的决定。“八步「bu」沙”这个地方也『ye』会因为他们的行动变成一个传奇『qi』的地方。
薛春说,为了守『shou』卫家园选择与大自然一搏,在那么艰苦的条件『jian』下坚守,从不退缩,给我很大的触动。我觉得在人生的路上,他们面「mian」前的是一片沙漠,而我面前『qian』的『de』可能只是小『xiao』困小难「nan」,他们迎难而上,而我却常常『chang』绕道而行,将来『lai』,我也要严格要求自己「ji」,追求卓越。
当日『ri』,参加报告宣『xuan』讲会的「de」有兰州交通大学、兰州『zhou』理工大「da」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13所高校的600多名师生『sheng』代表。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玉泉表「biao」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zhi』沙造林先进群体的「de」感人事迹。让我们切身体会了三代治沙人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zhi」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ye」的艰辛历程和奋斗『dou』精神。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让沙漠『mo』披绿生金的背「bei」后,三代治沙造林群体的无私奉献和『he』辛苦付出。
刘玉泉表示,我们要「yao」以“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han」”三代「dai」人「ren」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为榜样,弘扬和学习他们身上「shang」蕴含的担当精神、拼搏「bo」精神、进「jin」取精『jing』神和愚公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shenghuoyulu/3758.html

标签: 沙人  古浪  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