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学/正文

民勤民间文化遗产,李玉寿:大禹治水到潴野的传说

 2024年03月03日  阅读 43  评论 0

摘要:大禹治水到潴野的传说□李玉寿《尚书·禹贡》:“原隰底绩,至于潴野。”研究家以为当年大禹治水,至于潴野而功成。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洪水,那时候,好多大地都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的庄稼房屋全被大水淹没了,为了躲避洪水,大家只好都逃到山上或者树上,由于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无计其数。这时有个叫“鲧”的天神同情人间的遭遇,他便决定帮助人们治理洪水。鲧来到下界一看,到处都是汪洋洪水,于是...

大禹治水到潴野的传说

□李玉寿

《尚书『shu』禹贡「gong」》:“原隰底绩,至于潴野。”研究家以为当年大禹治水,至于潴野而功成。

相传在很久『jiu』很久以前,中国发生了一场很大『da』的洪水,那『na』时「shi」候,好多「duo」大地都『du』变成了一片汪『wang』洋,人们的庄稼「jia」房屋全被大水淹没了,为了躲『duo』避「bi」洪水,大家只好都逃到山上「shang」或者树上,由于缺『que』吃『chi』少穿,饿死「si」、冻『dong』死的人无计「ji」其数。

这时有个叫“鲧”的天神同情人间的遭遇,他便决定帮助人们治理洪水。鲧来到下界「jie」一看『kan』,到处都是汪洋洪水,于是他『ta』便想到了天帝的一件宝物——息壤。这息壤是一块「kuai」随心而长的黄土「tu」块儿,只要用的人说「shuo」“长「chang」”,它「ta」就『jiu』会变大「da」。鲧想,只要把「ba」息壤放到被洪「hong」水「shui」淹没的陆「lu」地上,让它变大,不就把水都挤走了吗「ma」?

一天,他派神鸟带路,来到了存放息壤的地方,然后让神龟挖洞,将息「xi」壤从地『di』下拿出来『lai』。有「you」了息壤之「zhi」后「hou」,鲧马上按他的计划行动了。果然,将息壤变大之后,洪水很快都被挤走了,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也都陆续回到陆地上,准备重新「xin」建造他们的家园。可谁料没过多久,天帝知道了鲧偷走『zou』了息壤,他大『da』发『fa』雷霆,派火神祝融杀「sha」了『liao』鲧,又收走了息壤。这一「yi」来,洪水又泛滥了,人们又陷入于苦难之中。

鲧虽『sui』然被祝融杀『sha』了,但「dan」他「ta」的尸体却『que』一直没有腐烂,三年之后,鲧的肚子突然裂开『kai』,从里面出来了一个小「xiao」男孩,这就是他的儿子大禹。大『da』禹也跟「gen」鲧一「yi」样,不愿看到人们被洪水所「suo」困,下定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治水。大禹观察「cha」九州大陆,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决定采用把「ba」洪水「shui」引「yin」入大海『hai』的办法来治理洪水。

说干就『jiu』干,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de」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经过十三年「nian」的艰苦奋战,终于治好了洪水『shui』,人们又『you』可以返回陆地重新生活『huo』了。人们感『gan』谢大禹,就把大禹推荐为一代君王,而且尊「zun」崇为水神膜拜祭祀。

据「ju」说大禹治水到潴野的时候『hou』,由于水势汹涌浩『hao』大,治水大军无『wu』处落『luo』脚,禹就让他的助手『shou』大『da』章和竖亥去砍伐枪「qiang」杆岭山『shan』上的树木柳棵,用这里盛产的芨芨做成揽绳,将树枝柳条梱成巨大的活动坝投放到水中,迫使水流缩小流域范围,从而露出滩涂『tu』。此举为『wei』后来民勤人的治水留下了宝贵经验,民勤人的“柴稍”技术据说就是从『cong』大禹在潴『』野治水那时候传下来的。

漫漶无边的潴野泽自大禹治「zhi」理之后,开始有了河道,有了调节洪水的湖泊「bo」,原来「lai」波涛汹涌的谷水变得驯服了,在人工开凿的河流导引下,一路北上「shang」,直入黄河。相『xiang』传,枪『qiang』杆『gan』岭「ling」山上有四个水潭,那是大禹当年完成潴野治水后,为了永镇水患,在这里安放铁牛留下的印痕。

大禹治水到潴野,平定水「shui」土的丰功伟绩为万民所敬仰,不但功在当时,而且德及万古,磅「bang」礴华夏「xia」,光耀史册,因而受「shou」到民「min」间崇拜。正是在他的手下,咆「pao」哮的谷水失去了往日的凶『xiong』恶,驯驯服服地向东流入黄河,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草原还原了绿色,绿洲变成了粮『liang』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shang』富足的生『sheng』活。后人感念他的『de』功绩,为他修庙筑「zhu」殿『dian』,尊『zun』他为“禹王”。

中国古代祭祀水神的风俗,被称为『wei』水神崇拜,是农耕『geng』时代先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克服天旱地涝所「suo」产生的信仰,水神祭祀是『shi』先民『min』们对风调『diao』雨顺最大的愿望,是与自然界搏斗的自「zi」信。禹为水官大帝「di」,是「shi」人们心目中的水「shui」神。相传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是他的诞辰,民「min」勤人便「bian」在这「zhe」一日「ri」为他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dong』。

民勤的大禹祭祀历史久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很盛「sheng」行。其标志「zhi」性建筑是禹王庙和水仙「xian」宫。庙在青土湖边上,面水而建;宫在枪杆『gan』岭山上,北望青土湖,万顷波涛尽收眼底。禹王庙大『da』殿台基高三丈,面阔十丈,柏木梁柱,高近五丈。正面屋檐下题额“禹王庙”,背面题额“风调雨顺”。大殿「dian」内塑有大禹像一尊「zun」。

禹王庙约创建于明朝前期,明、清两代历有维修。晚清民「min」国初年,因一场特大风暴吹倒西面「mian」山墙,连锁砸倒殿内木柱「zhu」,导致整座建筑垮『kua』塌。从此再未重建,有关青土湖的祭祀活动也自「zi」此停止。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xue/1117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