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学/正文

赵本夫:寻亲记

 2023年07月31日  阅读 32  评论 0

摘要: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乡。你在一个地方已经住了三代、五代,以为就是这里人了。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以前呢?你的家族来自哪里?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谋生等各种原因,人类一直在迁徙、流动,终于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权把他乡做故乡。开始几辈人还记得来自何方,后辈就渐渐淡忘了。好在中国人有修谱建祠的传统,记载故乡,供奉先祖,把繁衍世代记录入册。家谱上还会记载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为了教育后人。我家族谱上就...

赵本夫:寻亲记 - NO.1

也许,我「wo」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他乡。

你在一个地方已经住了三代、五代,以为就是这里人了。十代、二十代、三十代以前『qian』呢?你的家族来自哪里?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谋生等各种原因,人「ren」类一直在迁徙、流动,终于「yu」在一个『ge』地方安顿下来,权把他乡做故乡。开始几辈人还记得来「lai」自何『he』方『fang』,后辈就渐渐淡忘了。好在中国人『ren』有修「xiu」谱建祠的传统,记『ji』载故「gu」乡,供奉先祖,把繁衍世代「dai」记录入『ru』册『ce』。家谱上还会记载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为了教育后人。

我家族『zu』谱上就记录了一件趣事,说一位叫“春”的先祖,“于明时正德年间上京捐职,至卢沟桥,适逢修造桥梁,善念忽动,遂将捐职之资,修卢沟「gou」桥一孔。”当「dang」时看到这『zhe』里时,不由哑然失笑。这位先祖也是潇洒,千里迢迢去京城捐官,却「que」一「yi」时“善念忽动”,放弃捐官,将大把银「yin」子「zi」送给卢沟『gou』桥修缮工程,然后『hou』转身回来了。卢沟桥始建于金代,金章『zhang』宗年间,石桥始成,“卢沟晓月”即成燕京八景之一。后又多次修复。八百多年间,卢『lu』沟「gou」桥见「jian」证和经历过无数故事,既有王爷驾临的威『wei』风「feng」八面,也有才子佳人的闲情逸致;既有国破山河碎的七七事变,也有普通百姓牧羊砍柴的「de」日「ri」常。一座老石桥就是一『yi』部历「li」史『shi』。我先祖的故事湮没其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我还是为他骄傲。一次去北京开会,我专门趁空去『qu』了一趟卢沟桥。桥『qiao』体壮美沧桑「sang」,十一孔连拱,哪一孔『kong』是先祖曾捐资修建过的,虽已无法得「de」知,还是有一「yi」种「zhong」亲切感。先祖的做派「pai」,并没有让我觉得『de』唐突,因为家风「feng」如斯,代代传「chuan」承而已。

我们这一支赵姓族人,一「yi」世祖是北宋名臣赵抃。赵抃「」是浙江衢州人,字阅道,景祐『』进士,是宋初古文『wen』运动先驱赵湘的孙子。他从二十六岁「sui」入仕,先后历任县、府、朝官多职,累官至资政殿大『da』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四「si」十五年。《宋史》有《赵抃传》,当时和包拯齐名,今《辞海》有他条目,在《辞源》等成语词典中,有两个成「cheng」语由他而生成,一个是“铁面「mian」御『yu』史”,一个「ge」是“一琴一鹤「he」”。前者说「shuo」他任「ren」殿中侍御史时『shi』,还只是个七品小官,却屡『lv』屡「lv」弹劾一些违法乱纪的高官显贵、皇亲国戚。其中,弹劾『』当『dang』朝宰相陈执「zhi」中最为著『zhu』名。当时满朝文武都为他捏一『yi』把汗,因为官职差别『bie』太大。朝廷不准,他就连上十二道本。朝廷大「da」为恼火,严令「ling」他「ta」不准『zhun』再奏。赵抃「」冒「mao」满门抄斩之险,又上第十三道本。这一次,他弹劾「」自己,奏章为『wei』《罪己书》,说陈执中德不配位,自己身为监察御史,却不能追究赃官,是为失职,请朝廷治罪。朝廷大窘,终于罢免了陈执中相位。此事震动朝野,齐赞他「ta」为“铁面御史『shi』”。另一「yi」个成语“一琴一『yi』鹤”,是说他『ta』外『wai』派四川任职时,不带家眷「juan」,只携一琴一鹤,匹马入蜀。到任后「hou」安边境、治水患、救灾民、正纲「gang」纪、平冤狱、兴『xing』教学,日行其「qi」事,夜必焚香告天,可知其自律修『xiu』成,襟怀坦荡。任职期满回京时「shi」,不置一『yi』物,仍是一琴「qin」一鹤。不仅百姓百官由衷感佩,连『lian』神宗皇帝也赞他为『wei』官清廉:“闻卿匹马入蜀,以一「yi」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四川山高皇帝远,历来极难治理。赵『zhao』抃先后四次被派往四川『chuan』任『ren』职,解「jie」决难『nan』题。赵抃第一次入川渡『du』一条江时,见江水『shui』至清,曰:“吾志如此江清白「bai」。”四川清白『bai』江由「you」此得『de』名『ming』,成『cheng』都『du』至今有青白江『jiang』区。赵『zhao』抃一生『sheng』政绩无数,去世后,神宗「zong」皇「huang」帝闻讯,“辍朝『chao』一日”为之举哀,赠太子少「shao」师,谥「」号“清献”,后人称“清献公”。同朝「chao」晚辈「bei」苏轼奉旨为之撰写《赵清献公神道碑》(见《苏东坡全集》),苏轼一向敬重赵抃为人,倾心而作,竟成数千言,以『yi』历代「dai」圣贤比之。凡『fan』他「ta」做过官的地方,纷纷建祠纪念。赵『zhao』抃「」和陆游先后在崇州(古蜀州)为官,深得民心,当地人「ren」曾建『jian』“赵陆公祠”,后改名“二贤祠”,至今仍在。时过千秋,直到前几年,崇「chong」州地方政『zheng』府又建一座琴鹤广场,立赵抃牵马负琴引鹤铜像,以教育「yu」今日之官员『yuan』。今年春天,由四川话剧院主创的大型话剧《大宋御史赵抃》在北京国家大『da』剧「ju」院成功演出,观众如潮,反响强烈。赵『zhao』抃从政四十「shi」五年,七十「shi」二『er』岁归隐家乡衢州。他之所以能在凶险的官场得以『yi』善终『zhong』,并享誉千年,不是『shi』因为他处世「shi」圆滑,而是因为他为官「guan」清「qing」正,以浩然之气立「li」于世间。赵抃为官以「yi」“中『zhong』和之道”著称,把权『quan』力与善意相结合,他的铁面只对恶人,他的善意却广施下级「ji」和百姓。经他担保向朝廷举荐提拔的人,远比他弹劾的人多。他一直主张“崇『chong』学校、礼师儒”“民有可与与之,狱有可『ke』出出之”。诚如唐宋八「ba」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赵公越州救灾记》中说「shuo」:“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sui』行「xing」于一时,其『qi』法足以传后。”

赵本夫:寻亲记『ji』 - NO.2

赵抃后裔人丁兴旺,支系繁多。后『hou』因种种原因,星散各地。据「ju」目前「qian」所知,赵抃后裔家谱有「you」“琴鹤堂”,有“清献堂”。“琴鹤堂”源于一琴一「yi」鹤故『gu』事,“清献堂”源于『yu』神宗所赐的谥号。我们这一支是赵抃长子“岏”的后代,家谱标明为『wei』“古丰琴鹤『he』堂”。据家谱「pu」记载,赵抃六世孙“什公”率族「zu」人于南宋末年迁居湖南『nan』隆回『hui』,建赵家垄。时元兵南「nan」侵,天下大乱。不久,其中一支族人又离开隆回。“因避元借「jie」居长清,其时姓字不欲著于人间。”就是说,因赵姓是宋『song』室皇姓,担心株连被杀,逃往山东长清「qing」,隐「yin」姓埋名,生活了一『yi』百多年。直到“明太祖破元治『zhi』定功成,永「yong」乐起靖「jing」难兵,叔侄辈随大兵南下”,想重『zhong』回故里。因某种原因,其中十二世「shi」一支“友信公”和家人置留江苏徐州丰县,从此定居下来,初建永宁『ning』集,后改为赵集,筑『zhu』墙立寨,修谱建祠,就是我现「xian」在的家乡,迄今六百多年,繁衍人口已近三万。从一世祖『zu』清献公赵抃到我这一「yi」辈已是第三十一世。丰县『xian』赵集和隆回「hui」赵家「jia」垄分属江苏和湖『hu』南,因历史『shi』上兵荒马乱,又相距遥远,音讯断「duan」绝,双方一直失联。直到前几年借助互联网才取得联「lian」系。之后,两地『di』很快互派族人探访,对「dui」照家谱,竟全「quan」然相合。同为琴鹤堂子孙,一别七百多年,终于找到对方,双方族人抱头痛哭。

今年清明节,我带妻子「zi」和大女儿『er』去浙江衢州,给一世祖『zu』清献公赵抃扫墓。赵抃故里在衢州北门外沙湾「wan」村,属于衢州市区。村前就是宽阔清澈的衢江。衢江是『shi』衢州的母亲河,也是钱「qian」塘江最大『da』的支流。真是『shi』奇妙,虽『sui』是「shi」第「di」一次来,地形地『di』貌却似曾相识,完全没有陌生感。这「zhe」也许是祖居地割不断的血脉「mai」记『ji』忆吧。

赵抃墓是浙「zhe」江省文物保护单「dan」位。我们在同为赵抃三十一世孙赵「zhao」瑞芳兄弟的陪同下『xia』,在墓前献花祭「ji」奠。又回市区「qu」瞻「zhan」仰了始建于宋代的「de」赵抃祠。站在村前的衢江边,内心无法平静。当年,先祖『zu』正『zheng』是从这『zhe』里走出,带着衢江的「de」宽「kuan」广情怀和清澈『che』人品,为官立世,为后人传「chuan」颂。作「zuo」为后世子孙,唯『wei』有高山仰止,诚惶诚恐,不要玷污了他老人家千年美名。

湖南隆回『hui』县赵家垄「long」,也是我『wo』特别想『xiang』去的地方,毕竟我现在家乡的先祖,是从那里「li」迁出「chu」的。隆回县赵家垄的家谱上「shang」,还记『ji』录着我丰县赵集先祖的名字。真是『shi』天遂人愿!金秋十月,一天忽然接到湖南作家『jia』蔡测海兄的电「dian」话『hua』,邀『yao』我去湖南雪峰山溆浦县参加『jia』一个活动。我查了『liao』一下地图,溆浦和隆回竟是邻县,同「tong」在雪峰山中,不由大喜,遂『sui』欣然赴约。

这次活动邀请了不少著名作家,活动的名称是“雪峰『feng』山论美与树结缘”,发起人是湖『hu』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老总陈黎明先生。说起陈先生,也是奇人一枚。他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收藏家,当过兵,转业后和几位战友先是搞了一个生态养殖『zhi』公司,以养猪为主,居然做成“天蓬大元帅”,公司「si」上市,他自己也成为湖南有名的富人。但不久,他却抛开原有公司,投资十几个亿,搞起了雪「xue」峰山生态保护、生『sheng』态扶贫『pin』、生态开发旅游。目前还在大『da』规模投入,收回遥遥无期『qi』。但他做「zuo」得兴致勃勃。他说雪峰山延绵几百公里,是湖南人的“父山”,这座山有太『tai』多的传说、古迹和历史记忆,有巢氏、伏羲氏、炎帝、夏禹、屈原、刘禹锡「xi」、王昌龄、王阳明、魏『wei』源、成仿吾、陈天华、向警予、滕『』代远、粟裕,等等「deng」,或出生于此,或曾在这里留过足音。

赵本夫:寻亲「qin」记 - NO.3

10月11日,活动将近结束。当天下午,住进溆浦和隆回交界「jie」处的一座山中房舍里。这里距我祖居地「di」隆回赵家垄「long」更近了,心『xin』情不免有些急迫。陈先生知道我寻根问『wen』祖的事,非常热心,特意安「an」排副『fu』总夏喜衡先生第二天陪「pei」我一『yi』同前往。次日天刚蒙蒙亮,隆回『hui』赵「zhao」家垄的几位宗亲就驱车『che』百里来接我了。这几位宗亲「qin」我都认识。前两年,他们曾代表隆回赵『zhao』家垄去我家「jia」乡丰县赵集认亲,之后转道南京看我。这次「ci」相见分外亲切。早『zao』饭过后,匆匆上路。陈黎明先生一直雨中等在路边送行,让我很感动。一路上林木茂密,山道弯弯,车『che』子颠得厉害,我的内心也翻腾得厉害。终于『yu』看到『dao』赵家垄了!鼓「gu」乐、鞭炮、礼花、横幅,宗亲们用「yong」最隆重的方『fang』式欢迎我认祖归宗。从村口下『xia』车,接我的丁保叔就一直牵住我的手,同辈伯群弟「di」和侄辈述清一直在『zai』后随护,仿佛怕我迷了路。沿途宗亲们不断向我热情招『zhao』手,我也不断挥手致意,泪水止不住流下来。归来了「liao」!游子归故乡,原来是这样的亲密无间,七百年前仿佛是昨天,我们从来没有走远。丁保「bao」叔牵『qian』着我的手直奔祠堂。祠堂最高处悬一块立匾:“天水郡”,下头一「yi」块横匾:“琴「qin」鹤堂”。进得祠堂,正殿供奉着「zhuo」一世祖清献公『gong』赵抃的像。围拢来的一二百位「wei」宗『zong』亲,陪我一「yi」同举行了祭祀仪式。几位八「ba」九十「shi」岁的老人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之后,他们铺『pu』开宣纸,要求『qiu』我留一幅「fu」字。于是我提笔「bi」写下几句话:“清『qing』献子孙走『zou』天「tian」涯,两担「dan」书卷『juan』三匹「pi」马,七百年后回故里,雪峰山下泪一把『ba』。”

认祖归宗,不忘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最重「zhong」要的凝聚力。就像海内外「wai」炎黄子孙,每年都举行炎帝黄「huang」帝祭祀「」大典,正是数「shu」千年不变『bian』的血脉传承。也正是这种超强的凝聚力,才使中华文明从来没「mei」有中断过。我们可以走遍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但胸膛里「li」跳动的永远「yuan」是一颗『ke』中国心。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xue/645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