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章/正文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2024年02月23日  阅读 33  评论 0

摘要:中国的孩子,真的很忙!图/全景如今的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教育。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赢在胎教、赢在择校、赢在才艺、赢在外语,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却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播下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中国的孩子很忙。他们忙着学习、上各种兴趣班,也忙着从心智上、行为上向成人社会靠拢。钢琴已经成为中国孩子兴趣班的基本课程。他们是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早熟的果实”,而卢...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yu』快「kuai」乐无关了 - NO.1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2中国的孩子,真的很忙「mang」!图/全景

如今的「de」中国人「ren」,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孩子和「he」教育。

家长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赢在胎「tai」教、赢在择校、赢在才艺、赢在外语,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却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

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播下龙种,收获的却可能是跳蚤。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shi』候与快乐无关了「liao」 - NO.3

中国的『de』孩子很『hen』忙。

他『ta』们忙着学习、上各种兴『xing』趣班,也忙着从心智上、行为『wei』上向成人社会靠拢。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kuai」乐无关了 - NO.4

钢『gang』琴已『yi』经成为中国孩子兴趣班的基本课程。

他们是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的“早熟的果实”,而卢梭1762年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写就的这段『duan』话「hua」,在今天看来也相当『dang』贴切「qie」:

“大自然希望儿「er」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tong」的样子。如果「guo」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men』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qie』很快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批年纪「ji」轻轻「qing」的博士「shi」和老态龙钟的儿「er」童。”

童年「nian」这个词,什么时候『hou』与快『kuai』乐无关了 - NO.5

图/Chinadaily

这是被“催熟『shu』”的一「yi」代。香港无线『xian』电视(TVB)2016年播出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揭示了香港孩子成长的残酷真相:

还在妈『ma』妈肚子里『li』的时候,就要接受胎教——比如听英语故「gu」事,这样出生后『hou』就不会抗拒英语。

有些『xie』心急的『de』家长「chang」,在孩子还没出「chu」生时就开始物『wu』色幼儿园,孩子6个月大就开「kai」始上游戏『xi』课,之后上『shang』早教班。

而孩子上了幼儿园,早则K1、迟『chi』则K2(分『fen』别相当于小班、中班),家长就要谋划“幼升『sheng』小「xiao」”大事——会乐器成为必备才艺。

童年「nian」这个「ge」词,什么时候『hou』与快乐无关了 - NO.6

图「tu」/纪『ji』录片《没有起跑线?》

香「xiang」港有『you』些小一的申请表直「zhi」接『jie』问孩子会几种乐器,学钢琴、小提琴「qin」已「yi」经拿不出手,甚至「zhi」“八级已经没什么用了,进小学前就要取得表演级”。

上了『liao』小学,放学后的时间被各种兴趣『qu』班排得满满当当「dang」的,别『bie』人学10个兴趣班,自家孩子就要学「xue」20个,其中包括为“小升「sheng」初”而上的面试「shi」课『ke』,由专『zhuan』人传授面试技巧和话术……

童年这个词,什么「me」时候与快乐无关了『liao』 - NO.7

图「tu」/纪录片《没有起跑线?》

内地小朋友的“奋斗”轨迹,和香港小朋友大致相似。

2018年年底曝出的“5岁小盆友的豪华简历”,就是「shi」为“幼升小”准备的,其中的一些描述,就连「lian」大人都『du』自「zi」愧不如:“英文(书)年阅读量超过『guo』500本”“去过国内外30多个城市”“4岁半开始学钢琴”,等等。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8

5岁小朋友豪华简『jian』历的一「yi」部分。

此外,家长动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家孩子在「zai」班『ban』干竞选中胜出;以某些『xie』指标来完成『cheng』跟“鄙视链”下层的“区隔”(不让孩子「zi」跟没有英『ying』文名的小朋友做朋友);以及「ji」小学要求『qiu』小学生填写职「zhi」业规划(“让孩子们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的大环境逐『zhu』步地『di』建立联系”“提升学生『sheng』对整个社会行业职业的关『guan』注『zhu』度”)等,也「ye」是按「an」照成人世界『jie』的逻辑「ji」“催熟”孩子的典型例子。

“现在的小孩子太累了,如果可以选『xuan』,他们估计「ji」不想被生出来「lai」吧。”有人如此感『gan』叹道。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9

兴趣班也有鄙视链。图/纪录『lu』片《没有起跑线?》

1

中国「guo」孩子没有多少时『shi』间「jian」

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感受一『yi』下孩子有多累『lei』:

首先是平『ping』均每日在校时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tong』发「fa」展状况”课题调研显示,2015年,小学生平均每日在校时长为8.1小时,初中生则为11小时『shi』,比一般上班族的工作时间都要「yao」长『chang』。

其次是『shi』每「mei」周校外学习时间——国际学生「sheng」能力评估计划(PISA)的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名列全球第一「yi」。

加上校『xiao』外辅导『dao』和私人家教,每『mei』周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高于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值7.8小『xiao』时。

童年这个词『ci』,什么『me』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0

课外的学习对中国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再次是睡眠时「shi」间——中『zhong』国睡眠『mian』研究会发布的『de』《2019中国青少年儿「er」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全国青少年睡眠状况平均分值为67.14分,刚刚过『guo』及格线『xian』。

在6—17岁的孩子中,有62.9%睡眠时间不足『zu』8小时,其中13—17岁(初高中阶段)的孩子「zi」睡眠时长不足「zu」8小时的更高达81.2%。

童「tong」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1

睡得最「zui」晚的是内蒙古「gu」自治『zhi』区的孩子,有64%的孩子22点以『yi』后才入睡;起得最早的则「ze」是江苏『su』省的孩子,有3.7%的「de」孩子起床时间早『zao』于清晨5点,有「you」54.6%的孩子『zi』起床时『shi』间在5至6点。

其四是近视率「lv」——世界卫生组「zu」织(WHO)的「de」数据显示,2017年「nian」,中国近视患者人数『shu』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世「shi」界第一,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约40%,高中『zhong』生、大学生的近视率为约「yue」70%。

从前两项数据来看,在校时长加上『shang』课外学习时『shi』间,中国孩子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分别达到10.5小时(小学生)、13.4小时(初中生)。

童年这『zhe』个词,什么时『shi』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2在中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近视「shi」的小孩。

德国《商业内幕『mu』》杂志2018年「nian」9月的一篇报道描述了重压之下的中国孩子的个案:

“晚上9点,13岁的兰兰「lan」(音)坐在北『bei』京一家「jia」咖啡吧里。

来自美国的外『wai』教「jiao」安娜正在「zai」进行40分钟的授课。兰兰「lan」在北京最「zui」好的中学「xue」之一上初二,她很少能在晚上11点之「zhi」前睡觉,甚至周末还得补习语文、物理和数学。

像兰兰一样,大多数中国孩子必须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他们没有多少时『shi』间让『rang』自「zi」己成为『wei』‘一个孩子’。

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多少『shao』时间睡个好觉。中「zhong」国学生的‘工作日「ri」’从一大早就开始,在深夜结束,甚至经常在午夜『ye』之『zhi』后才结束。可是,许多『duo』父母『mu』认为,这是‘为「wei」了自己的孩子『zi』好『hao』’。”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3中国孩子永远有做不完的作业。

2

“赢在前”

“加油!距离高考「kao」还有6574天!”

孩子刚刚出生,一位家长就给「gei」孩子写下了这样的寄『ji』语——显然,这位家长「chang」希望孩子“赢在出生后「hou」”。

出现『xian』在《没有起跑线?》中的二胎妈妈Irene则「ze」将起跑线的时间提前到孕期——希望自己的二胎女儿“赢在子『zi』宫里”。

童『tong』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guan』了 - NO.14图/纪录「lu」片『pian』《没有「you」起『qi』跑线?》

Irene头胎是个儿子,最初她抱着不想做“怪兽家长”的念头,什么也不为儿『er』子准备,直到「dao」他1岁半才开始联系Pre-Nursery(供2岁孩子就读的幼『you』儿班)。

处处碰壁后「hou」,“才发觉儿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别人家14个月的妹妹能背26个英文字母,自家儿子21个月大,还只『zhi』会说字母B,这还是天天听大人「ren」叫『jiao』他“BB”才记住的。

怀上老二后,Irene挺着5个月的身孕提早物色幼儿班,“这次我一定要做足准备,因『yin』为我要妹妹赢在子宫里”。

童年这个「ge」词,什『shi』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5

还是婴儿时期「qi」,就开始听“ABC”了「liao」。图/纪『ji』录片《没有「you」起跑线?》

而有些妈妈为了让孩「hai」子进只收1月『yue』出「chu」生的『de』宝宝的名校,甚至把起跑「pao」线提前到备孕期——造人「ren」前算好时间,让孩子正好在1月出生。

孩子的起跑线,从在子宫『gong』内孕『yun』育成一枚胚胎就已经开始了「liao」。由此,《没有起跑『pao』线?》贡献了迄今仍不时被提及「ji」的“赢在射「she」精「jing」前”。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6

图/纪录「lu」片《没有起跑线?》

尽管这句话已被证明是为了配合节目效「xiao」果而提前『qian』预设的台词「ci」并引『yin』发极大争议「yi」,但它还是结结实实地刺痛了许多平凡父母。

“不能「neng」让孩子输在起『qi』跑线上”这句口号,可以说是中国家长的育儿焦虑最集中的『de』反映。不知有多少家长以此为信条,让孩子和自「zi」己投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奋斗「dou」之路。

其实,这句口号并非出自教育专家之口,它最初是上「shang」世「shi」纪80年代一家企「qi」业为宣传自『zi』家产『chan』品(有说是奶粉,有说是“壮骨颗粒”)选用的广告语——“治「zhi」疗『liao』儿童缺「que」钙,不让孩子输在「zai」起跑线上”。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7

2000年前后,时任『ren』教育部『bu』副部『bu』长的韦钰提出“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xian』上”,“起跑线「xian」”由此跟教育挂钩,并在商业「ye」力量的推动下(早教班、补习班等),被家长们奉为圭「gui」臬『』。

多年后,韦钰接受采访时澄清,自己『ji』当时提出『chu』这「zhe」一『yi』说法,是基于这样的背「bei」景: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各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wu」关了 - NO.18

图/Unsplash

美国科学院院士福克斯发现,0到2岁是儿童发展的『de』关键期之一。早『zao』期在托儿机构「gou」成长的『de』儿童,由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脑的体「ti」积比受「shou」到正常照顾的儿童明显来得小。

2岁以「yi」前得到改善的,脑发『fa』育可以恢复『fu』;2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因此,所谓“中国教「jiao」育不能输在起『qi』跑线上”,指的是必须重视早期教育。

具体到个「ge」体家庭的教育,家长须在『zai』这个关键「jian」期言传身教,完『wan』成对孩子的教养,这才是“不能『neng』输在起跑线『xian』上”的真正『zheng』含义,“(它)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jiao』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19

在中国,早教往往跟“认字”挂上钩。

然而,这个提法以「yi」讹传讹,不断被演「yan」绎,将教育的标准直接与“输「shu」赢”画等号。

“‘起跑线理论’将教育的功能简化「hua」为‘输赢’之争,这恰恰是当下社会崇『chong』拜竞争和成功学的一种病征。

如果成年人之间的「de」严酷竞争无限度地转「zhuan」移到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甚至胎教阶段,那么『me』整个社会就可能「neng」变成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

其次,就『jiu』算可以将人「ren」生比作一场赛跑,那也不是百米短跑,而『er』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最初的一点得失可能完全无足轻重。

刻意夸大起跑线上的输赢,主张斤斤计较、分秒必争,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负担。而失去了童心的童年,也很难有未『wei』来充满自由和想象力的成年。”

这是学者刘擎的看法。

童年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20

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tong』年。图『tu』/Pixabay

3

“把童年和自由还给孩子

“儿『er』童应当穿童装是非常「chang」新「xin」的想「xiang」法。儿童的一举一动必须尽快「kuai」学成大人的「de」模样,太慢了不是『shi』父母而是教师要『yao』操「cao」心的『de』事情。这是「shi」原罪的一部分,必须用教鞭把它打掉,腾出空『kong』间给有用的(也就是无『wu』用的)成人知识;这是『shi』迫『po』在眉睫的任务,容不得孩子们把「ba」时间消磨在玩耍上。”

安『an』东尼『ni』伯吉斯在《莎『sha』士比亚》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莎士比亚的时代「dai」,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童年”观念「nian」并不存在。

法国史学家菲利普阿利埃斯指出,在14—15世纪的「de」欧洲,儿童「tong」(enfant)一词与这些『xie』词汇同义:男仆、侍从、服务生、儿子、女婿等。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未意「yi」识到童年有足以将儿童与成人甚至青年「nian」区隔开来『lai』的特殊『shu』性质。

童年『nian』这「zhe」个词,什么时「shi」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21

图/全景网

到「dao」了18世纪「ji」,卢梭呼吁,应当尊重儿童期,因为它本『ben』身即具有价值,而不是对「dui」未『wei』来有价值,他说: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wei」;在人生中,童年有童年的地位「wei」。我们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er』童看待『dai』。”至此,童年的独立价值得到肯定,卢梭「suo」认为,它『ta』并不是作为成人期的准备,因此不应该用成人为儿童准备好的『de』连篇累牍的现成知识技『ji』能武装儿童的头脑。

童年「nian」这个词,什么时候与快「kuai」乐无关「guan」了 - NO.22

把儿童当「dang」儿童看待。图「tu」/Pixabay

在《爱弥儿:论教育》中,卢梭指出儿童教育的误区:

“由于大家不愿意「yi」把孩子教育成孩『hai』子,而要「yao」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ta』、吓他、教『jiao』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ta」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ji』,做得不是时候。”

童年这「zhe」个词,什么时候与快「kuai」乐无关了 - NO.23

北京某『mou』小学的学「xue」生都开始有毕业「ye」论『lun』文答辩了。

换言之,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er』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te』征。至于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卢梭是这样回答「da」的:

“应该教他成人后「hou」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ji』,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kun」看在『zai』眼里,教『jiao』他在必要「yao」的时「shi」候,在冰『bing』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dao」的灼热的岩石「shi」上也「ye」能够生活。”

童年这个词『ci』,什么「me」时候与快乐无关了 - NO.24

图/Pixabay

在如今这「zhe」个成功学盛行的『de』时代,哪怕最与世无争的家长『chang』,在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能免俗。

艺评人鞠白玉有一个舞蹈家朋『peng』友,因『yin』为即将小升初的儿子没「mei」有报任『ren』何校外兴趣班,被老师叫去质问:“你怎么那么不像海淀区的家长?太不思『si』进取。”

到底是随大流让孩子努力学『xue』学学,还是让孩子有个宽松愉「yu」快的童年?鞠白玉的看法是「shi」:

“把『ba』人还给人,把童年「nian」和自由还给这些早晚能做自我选择的孩「hai」子『zi』,别过早地规范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精英;

不让那些没有温度的伪名词去影响孩子『zi』怎样接触真切的世界,怎样感受世间的情感;

对『dui』事『shi』物的抉择不「bu」去功利地做判断,对理想和价值的追求发自天然,不「bu」过早地迈进『jin』那些「xie」世俗规则界定的残酷游「you」戏,甚至不竞争,当你不主动跳「tiao」进这个激「ji」流,多大的浪也伤害不了「liao」你。”

至于能不能做到如此通「tong」透,那就因人而异『yi』了「liao」。你会怎么选「xuan」?

童年这个词,什『shi』么时候『hou』与快乐无关了 - NO.25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zhang/10978.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