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网再次见到陈启宗,距离2019博鳌房地产「chan」论坛已经过去大约三个月了。
不同于盛夏海南,在深秋「qiu」的上海,陈启宗换「huan」上了更为正式和保暖『nuan』的黑色西装。相同的是,他的发言『yan』依然字「zi」字珠玑,却又『you』不失风趣。
观点地产机构主办的2019观点商业年会上,陈启宗无疑是全场关注的焦点人物。
没有太多『duo』客套,采访迅速进入主题。首个问题关于最近增速放缓的零售『shou』业,陈启宗听『ting』完『wan』问题就「jiu」笑了『liao』:“这是个坏问题,商业地产是一个长周期行业『ye』。今天的市场不好不重要,因为我的项「xiang」目要十年『nian』后才开业「ye」。”
长远眼光和足够耐「nai」心『xin』,是陈启宗『zong』每逢谈起恒『heng』隆“商业经”时都会提到的两点经验。他告诫「jie」说,如果谁因『yin』为今年市场很好才想进来做商业,那就千万不要来。
“即便市『shi』场今年再好,甚至『zhi』还有三年繁荣期,但三年之后怎么办『ban』,要『yao』看长远一点。”他摆了摆『bai』手:“当然『ran』也不是『shi』说不看,看「kan」完就算了,不要太在意这些东『dong』西。”
风物长宜放眼量
12月1日『ri』,中共中央『yang』、国务『wu』院印发《长江三角洲『zhou』区域一『yi』体化发展规划纲『gang』要》,长三角区域迎来新一『yi』轮高速发展机遇。而在这片面积35.8万平『ping』方公里『li』的规划范围内,上海市首当其冲。
今年恒隆地产「chan」致股东函中,陈启宗曾提到一个细节:“我们在1990年代『dai』初首次到访杭州,后来决定落户上海。”三十年前的长远「yuan」眼光让恒隆早一步在长三角占得了「liao」先机。
刚刚进入千禧年,陈启宗便在『zai』上海『hai』拿下了自己在内地的首个项目「mu」。
说到十九『jiu』年前「qian」的境况,陈启宗神情有些『xie』缅怀。他坦「tan」诚说,从『cong』刚进入上海时自己就已经『jing』预见到内地市场未来会一片向好,这个「ge」观『guan』点至今未变。
如今看来,在竞争趋「qu」于白热化「hua」的商业地产领域,零售额及租金收入仍能保持『chi』两「liang」位数增『zeng』长的上「shang」海恒隆广场,没有「you」让大家失望。
公开数『shu』据显示,上『shang』海『hai』恒隆广场的商场销「xiao」售额连续在2017年、2018年『nian』分别「bie」保持了26%和13%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上『shang』半年均『jun』取「qu」得『de』了同比增「zeng」长15%的成「cheng」绩,有望连续「xu」三『san』年创下新高『gao』。
虽「sui」然成绩可观,但陈启『qi』宗笑称,自己「ji」当『dang』初买下上海恒隆广场这块地其实是“被『bei』逼的”。
“和很多『duo』人一样,我一开『kai』始也认为南京东路好,但当时东路买不到好地,所以我们去「qu」了西路,现在看来是我们的幸运。”
也许是必然,恒隆广场「chang」成『cheng』为了「liao」上海南京西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de」高端商场。十多年过去,北上「shang」广深等「deng」城市先一步迈入存量时代,商「shang」业体『ti』越开越多,前来抢夺“蛋糕”的玩家也越来越多。
对此「ci」,陈启宗并未表现出太多的情绪。从香港到上海,数十年的从业生涯「ya」让陈启宗「zong」总能保持云淡风轻「qing」的心态:“竞争总会『hui』有,问『wen』题要看『kan』那些竞争对手厉害还是不厉害。”
不过,陈启「qi」宗话锋一转:“商业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su』是硬件,比别人优秀才有「you」制胜的可能,这「zhe」也是我『wo』花钱改造上海两个项目的原因。”到目前,恒隆上海两「liang」个项目的改造翻新已经投入了15亿元。
“港汇恒隆广场明年第三季度左右全部翻新完「wan」成,未来『lai』两三年营业额应该也能实现双位数的增长。”言语间,陈启宗显得信心十「shi」足。
但就像访谈刚开始时陈启宗提到做商业需『xu』要有长远眼光一『yi』样,他「ta」在致「zhi」股东函「han」中也提到,自己确信目前仅是第一次『ci』收「shou」成「cheng」,而真正的「de」丰收期尚未到来:“我们内地「di」策略有相当的防御力,丰收期到来时,租金收入和利『li』润『run』会持续得到增长。”
最好的关系
资本连接世界,一丝一毫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房企们『men』的共鸣。中美贸易、境内外融资环境『jing』变化、市场调控……多重因素让地产商们对未来的判断变得晦暗不明。
陈启「qi」宗「zong」对此有不同看法,过去几年的『de』经历为他「ta」带来了坚定信心「xin」和乐观态度。
事实上,2012年至2017年这段商「shang」业地产的艰难时期里,恒隆『long』在上海以及上『shang』海以外「wai」零售物业的收入和净利润,几乎没有一年失利。
究其原因,陈启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恰好作出了解释『shi』:“我们以高端商业房地产作长线投资,在中国「guo」经『jing』济蓬勃的城市,发展「zhan」和持有「you」以高端或『huo』次高「gao」端购物商场为核心的世界级「ji」商业综合项目,并加以管理「li」以作长期出租,而该等购物商场须『xu』为其细分市场中的龙头。”
这句话也是陈启「qi」宗为恒隆所定下的策『ce』略,至于何为“世「shi」界级”,陈启宗介绍道,这需「xu」要「yao」项目满足多个条件,包括位置、规模、市场『chang』、设计等。
接着这一话题,陈启宗谈『tan』到恒隆广场为何要做高端零售商场。在「zai」他看来,奢侈品无疑「yi」是商业项目最赚钱的『de』一种『zhong』业态,“奢侈品足够高的毛利率『lv』让它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其足『zu』够高的租金,这是『shi』为什么我爱做奢侈品而「er」很「hen」少『shao』做餐饮的原因,因为我「wo」想赚钱。”
关于奢『she』侈品的讨论『lun』,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2019观点商业年会现场「chang」陈启宗与儿子陈文博的一场对话。
在这场精彩的父子同台交『jiao』流中,陈启宗显示出了『liao』作为父亲和长者应『ying』有的高屋建瓴。他从行业全局分『fen』析指出,中「zhong」国奢侈品市场容量巨大,目前中国国民购买的所有高端时尚产品中,仅有略超过四「si」分之一是在国内交易,这个数「shu」字未『wei』来六年有望增长至约50%,这也是恒隆的机会所在『zai』。
曾就读于美国『guo』南『nan』加州「zhou」大「da」学的陈文博『bo』则从另一个新颖角度去论证了奢侈品市场的可『ke』观。他认为,奢侈品源头不是只有国外『wai』市场,中国未来会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奢侈品牌,而且「qie」“国牌”迟早会将全球的市场打下来。
对于奢侈品和商业市场的敏锐「rui」感知,让「rang」陈启宗将恒隆广场『chang』做到『dao』了极致,也让他在面临“是『shi』否担心『xin』同质化竞争越来『lai』越严重”的发问时能够从容以对。
他笑称自己虽然从来没听过“同质化”的说法,但却认为这样『yang』的表述颇为传神。一阵短暂沉默后,陈『chen』启宗指出:“同质化的逻辑是有一个『ge』‘金标「biao」准’,模仿它的人多了「liao」就会出现同质化。”
他反问道:“都知道奢侈品赚钱,大家都想要引进「jin」他们,但奢侈品牌就只有这几「ji」个,怎么办?”陈启宗没有直接「jie」回答,而是提出了一个颇具『ju』实操性的问题:“我们和品牌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怎样的「de」?”
没有迟疑,陈启宗紧接说道:“最好的关系就是我们『men』双方互相需要。”
“被需『xu』要”意味着有价值,所以,当大家都在竞争引入这些品牌时,巩固「gu」和提升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商业地『di』产出路
企业的发展离不「bu」开外部环境影响,而每次与陈启宗谈论到市场或是行业,总会惊叹于他「ta」对形势判断的精『jing』准『zhun』与独到。
坊间说法称,陈「chen」启宗是“世界舞『wu』台上能见度最「zui」高的香「xiang」港商人”。诚然『ran』,自2011年起担任亚洲协会联合『he』主席『xi』兼香港中心主席的他,早已不能简单地用“商人”二字进行定义。
除此之外,陈『chen』启宗还是非亚「ya」协「xie」会创『chuang』会董「dong」事局、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百人会等国际组织成员。得「de」益于多重身份,陈启宗自然能从更「geng」高更广的视野中看到许多旁『pang』人难以触及的“风景”。
“我们业务「wu」市场不断『duan』扩大的同时,亦不可忽视令人颇忧心的地缘经「jing」济环境。事实上,世界或正进『jin』入『ru』一个新阶段「duan」。”这是陈启宗在致股东函『han』中提出的论断。
对于热度不「bu」减的中美贸易话题,陈『chen』启宗始终坚持「chi」着自己的观点。
“贸「mao」易根「gen」本不是第一战『zhan』场,最多是第三『san』战场。”他认为,贸易并非是中美最高层次的对弈,真正关注点『dian』在于科技『ji』领域。
尽管话「hua」题浅谈辄止,但正如之『zhi』前所提到的,陈启宗对于中国及内地市场一直持有乐观态度。延续这个话题,我们的谈话内容回归『gui』到了“科技”二字上「shang」。
“电商对奢侈品的影响不大。”在陈启宗看来,优质的实体「ti」零售空间不会被电子商贸等技术取代,放弃「qi」低端零「ling」售业务「wu」的「de」决定也帮助「zhu」恒隆的模式不会被科「ke」技『ji』的进步所颠覆。
“这样「yang」的前提下,一个必然的推论就是,只要我『wo』们的「de」购物商场设计精巧且建造得「de」当,就没有过时这『zhe』回事。”
与受「shou」到冲击相反「fan」,许「xu」多在互联网起家的零售商意识到自己『ji』需要实「shi」体「ti」店来提高品牌信誉。在落地选「xuan」择时,他「ta」们往往会选择拥有优越『yue』地段和知名品牌聚集的商场。“如此一来,恒隆的「de」物业往往会成为他们的首『shou』选,这也是我们要让旗下购物商场成为特定市「shi」场之首的另一原因。”
基于对恒隆广场的『de』自信,陈启宗在商业地产如何实现“退出”的问题上提出了另一『yi』种可能性——回归重『zhong』资产运营。
“商业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要尽快把资金回笼。最简单的就「jiu」是卖『mai』商场,但这并不是个好办法,所以只能在资本市场『chang』想办法,资产证券「quan」化就产生了。”寥寥三两句,陈启宗便道『dao』出了商业「ye」地产「chan」背「bei」后的逻辑。
除了资产证「zheng」券化「hua」,在『zai』资本的基『ji』础上衍生『sheng』出来了“轻资产”模式,因其投入少「shao」,扩张快等特点让这种模式近年「nian」来大受「shou」地产「chan」商们的欢迎「ying」。
“但这些『xie』都不是唯一的出『chu』路。”陈启「qi」宗身「shen」子向「xiang」前倾了倾,语调有些上扬。在他看来「lai」,重『zhong』资产如果『guo』能运营得足够好,所能产『chan』生的『de』效益同样可观。
根「gen」据公告显示,恒『heng』隆集团2018年『nian』物业租「zu」赁的总收入为「wei」87.84亿港元,同比增长5%。于2019年上半年,恒隆的物业租赁总收入为45.05亿港元「yuan」。
“租金『jin』百亿「yi」”于商业地产而言就像是「shi」“销售千亿”一样颇具里程碑意『yi』义,如今看来,恒隆距离这个关口也只是「shi」差这“临门一脚”。
以下为观点「dian」地产新媒体对恒隆地『di』产「chan」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先生的采『cai』访实录:
观点「dian」地产新媒「mei」体:先聊一聊内地商业市场「chang」环境问题,今年零售出现了放缓,您是『shi』否会担心市场的走势「shi」?
陈启宗:这个问题是个坏「huai」问题。从我们房地产商的角度来看,商业房地产是一个周期相当长的行业。从我开始『shi』去这个城市『shi』尝试买地,直到开业,需要十年。今天的『de』市场不好,谁管它?因为十年后才开业。
要是每天看市场好不好,消费高不高,很难做,而且这个东西盖起来近『jin』十年不能变。
要是今年市场很好「hao」,有三「san」年很好的繁荣期,如果是这样想,千万不要来做,三年之后怎『zen』么「me」办『ban』?现在随便『bian』一个『ge』项目都一两百亿「yi」,必须要『yao』看得长远一点,否则根本进入不了这个行业。
今天好不好,明天好不好『hao』,对我『wo』来说都不重要。当然也不是「shi」说「shuo」不看,看完了就算了,不要『yao』太在意这些东西。
观点地产新「xin」媒体:长『chang』三角是恒隆布局商业项目的重点区「qu」域,您认『ren』为这个区域未来仍然是投资商业地产的首选吗?
陈启宗:不能否认长三角绝对是全国最好『hao』的市场,长三角不只是上海,苏州「zhou」也「ye」不错,无「wu」锡也『ye』好,南京也「ye」不错『cuo』,甚至杭州也很好,长三角有很多城市潜力都很大。
长三角「jiao」这个地方历史上都是比较特别的地方,很多人都『du』想「xiang」要来。
观点地「di」产新媒「mei」体:上海的恒隆「long」广场前几年翻「fan」新后租金水平,包括营收都有「you」比较显著的增长,其他恒隆广场项目会有类「lei」似的改造吗?各自的风格和理念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陈启「qi」宗:上海「hai」两个商「shang」场『chang』花了15亿左右翻「fan」新,港汇恒隆广场今年20年了,恒隆广场「chang」明年「nian」也20年,到『dao』了20年就差「cha」不多要翻新。
前几年市场整体不好,市「shi」场不好的时候「hou」就是做翻新工作的时候,反正租金不那么高「gao」,不趁着市场低迷的「de」时候做这些事,难道要到市场非「fei」常『chang』旺的时『shi』候做这些事吗?
那几年我们就花了工夫做翻新的事,上海以外的项目最「zui」老的项目也不过9年而已『yi』,还是非常的新,我最近也去跑了一「yi」趟,只需要做小小的改进就行,不需要有太大的动作。
为什么上海以外的项目租金「jin」比上海项目增长更快?也是有原因的『de』,但「dan」是上海恒隆广场从翻新后到今天都『du』是百分之十几『ji』二「er」十的增长,租金每年百分之十「shi」几的「de」增长,客户营「ying」业额都是百分之二十以「yi」上增长。
港汇恒隆广场明年「nian」第三季『ji』度左右可以「yi」完全翻新完成,今年最主要的翻「fan」新工作已经做『zuo』得差不多了。
很『hen』可能「neng」港汇恒隆广场在未来两三年也是百分之二十多营业额的增长,租金收入有百『bai』分之十几的增长也是很可能「neng」的。已经完成「cheng」翻『fan』新的那部分有百分之十几二「er」十的租『zu』金增长,未来几年增长趋『qu』势会继续。因为基数已经比较高了,15%的增长也很厉害。
从长远来「lai」看,上海的竞争越来「lai」越激烈,很多好的商场在上海。租金受租约的约束,不『bu』能「neng」随便调「diao」整,但是租约一到期就可以改。营业「ye」额在这一两年有非常长足的进步,租金「jin」自然也要跟着增长。
我们在上『shang』海以外的项目就有低基数的『de』好处,因为基『ji』数低「di」,增长率就容易高「gao」。所以我说暂时把港汇恒隆广场放一边,上海以外『wai』项目的租金增长会比上海项目快。
观点地产新媒体:上海南『nan』京路是是『shi』中华第一「yi」商「shang」业街,在您看来,恒隆广场对于南京路的意义是「shi」什么?
陈启宗『zong』:恒隆广场对南「nan」京路有『you』什么意义?首先,把南『nan』京西路开辟为和南京东路一样重要、甚至更「geng」重要的商业街道。
不是说我们当时很聪明,当时大家都认『ren』为南京『jing』东路好,我也认「ren」为南京东路好,当时南京『jing』东路不容易买到好的土「tu」地,就逼着我们去南京西「xi」路。
南京西路地理位置非常特别,从南京东路刚往西路走的时候西路比较宽,东路比较窄,我们就在窄和宽的街口上「shang」。
但『dan』是第一个『ge』真正意义上的高档商场我们是第一个,我记得那个时候LV、香奈儿第一次上海,之前都没有进上海「hai」。
我现在觉得『de』很『hen』幸运,因为东路窄了一点『dian』,那么大体「ti」积的商场又『you』有两『liang』栋写字楼,如果那条马路太窄就不太合适,就算在马路对面也看不到全貌,但是现在刚好在比「bi」较宽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恒隆广场和写字「zi」楼。
那不是我们的聪明能干,是我们的幸运。我们把南京西路拓展为「wei」一『yi』个高档的商业街,是阴差阳错,各方面的幸运造成了「liao」今天这个结果。
观点地产新『xin』媒体:您「nin」认为对『dui』于恒隆来说哪些基因是可以复制的?
陈启「qi」宗:我们很注意设计『ji』,也愿意花钱在设计上『shang』。建筑的水平是比较愿意花钱的,用料相对来说都是「shi」最高的「de」。到今天为「wei」止「zhi」,也很难在上海其他商场看到有别的开发商像我们那么舍得花钱用最「zui」好的「de」材料。
有人说用了这些材料以后成本就贵了,是的,但是我们那些材料20年后才需要变,其它材料十『shi』几年可能就要变『bian』,很快就磨损或者出问题,维修费用就很高『gao』,重「zhong」新维「wei」修的费用更高。
从「cong」长远来讲,到底是盖比较便宜的东西『xi』好还是盖好的『de』东西好呢?我认『ren』为值得花钱盖一些好东西。
有一次一个『ge』美国投资人说想见我,我当时在上海恒隆广场,带『dai』他去「qu」参观的时候,他说这「zhe」个地方很新,不错,有没有「you」三年?我说已经十年了。也就是说,一个『ge』外人以为「wei」是两三年新建的项目,其实这个项目已『yi』经十年了「liao」,这就「jiu」是多花点钱盖好东西的「de」结果。
观点地产新媒体『ti』:现在新引进的商『shang』家容易和其他商场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您觉得我『wo』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na』?您怎「zen」么看同业「ye」竞「jing」争的情况?
陈「chen」启宗:很多人喜欢创造一『yi』些词汇出来,我觉得『de』那些词汇「hui」被创造「zao」出『chu』来是很好的『de』,很传神,能够把概念用一个词汇说清楚。
比如说“同质化”,这个词我从来没有听『ting』过,你们讲了「liao」以后我觉得不错,但是同质化『hua』到底是什么意义,大家「jia」有没有想过?
和谁相同,也就是说要和某些人相同的模式情况下「xia」才是『shi』同质『zhi』化,那和谁比呢「ne」?我们看问题要抓住重点。同质化的意思是有一个金标准,是最高的标准,大家都往它看,跟着它做,就变成『cheng』同质化了。
现在的『de』商场也是这样,商场租给谁最赚钱「qian」?最赚钱「qian」的是奢侈品『pin』,因为「wei」毛利率最高,一「yi」定「ding」要找毛利率『lv』很高的业态。金标准是奢侈品,但大家都要同质化,都要争那些客户,但『dan』是他们『men』不理你有什么用?这不是好的关系。
好的关系是你要他,他也要你。奢侈品喜欢聚集在一「yi」起,几个大品牌在那里「li」,其他奢侈品也会在『zai』那里,他们『men』不喜欢「huan」单独存在,好的商场都集中在某一个商圈中。
什么是同质化?就是有「you」一个金标准,大家『jia』都想往那里靠。
什么牌子大家都有,进去了都不知道是『shi』谁的。所以才有人说要做差异化,您达『da』不到金标准就做差异化,您达到了金标准就不要差异「yi」化,差异化是『shi』被逼出来的「de」,不是最好的赚钱「qian」之道。
当然『ran』,不是说差异化不能「neng」赚钱「qian」,但绝对不是最好赚钱的方「fang」法,要毛利率很高的业态才能「neng」赚钱。
观点地产新媒『mei』体:在长三角以外的城市,比如说偏内陆的城市,您「nin」如「ru」果『guo』进行开拓疆土,应该『gai』怎么追求这个金标准?
陈启宗:我们不过是众多模式的一个而已,条条大道通罗马,赚钱的方式很多,我们有我们「men」的方法『fa』,别人「ren」有别人的方法。
商「shang」业地产,特别是高档商业地产有「you」它的基因,你的基因要对。我刚在昆明开『kai』了一个项目,比我想象得还要『yao』好,LV也进来了,GUCCI也进来了,很多大牌子都进来了『liao』,这样「yang」你就变成了金标准『zhun』。无『wu』锡的项目也变成了金标准,在那个城市里要买大品牌就去我们恒隆广「guang」场。
同样的,我们希望其他城市也能「neng」够做『zuo』到『dao』这样,当『dang』然「ran」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程「cheng」度,有一些地方已经做到了。
观点地产『chan』新媒体:对于「yu」越来越「yue」激『ji』烈的竞争您怎『zen』么看?
陈启宗:竞争「zheng」总是会有的,问题是那些竞争对手是厉害的还是不厉害「hai」的。
我刚才说了,商业项目硬件是最重要的『de』,您的硬件要是『shi』非常优『you』秀,别人「ren」又不那么好,您就有制胜的可『ke』能性。
如果要求明天没有竞争对『dui』手是不切实际的,有强的竞争者来怎么办呢?巩固「gu」自己。为什么我们花8亿去翻新「xin」,你需要自己提升,自『zi』己提升了就都不怕了。
很多人说今年市场有「you」点下滑,谁管这些?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场,以往的30年是量的变化,消费绝对是世界绝无仅有「you」的大变,从很低变成现在相「xiang」当高。
未来30年『nian』量还会『hui』变,但是要加上质的变,不只是『shi』量变,还有质「zhi」变。
未来中国的市场「chang」卖什么『me』东西?只要是好东西,老百姓「xing」需『xu』要的东西,都会有市场。以前是肚子不饿就可以了,现在还要吃好的『de』;以前有『you』自行车就了不起了,现在要开好车。
同样的道理。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提到中国「guo」未来30年「nian」是好的,是从过去的哪一年开始,就认为大陆市场『chang』开始向好,而且在不断的变化?
陈启宗『zong』:2000年,上海开了港汇恒隆广场以后就觉得不错,开了恒隆广场以「yi」后就更清楚了。
那个时「shi」候「hou」开「kai」始,我一直没改变我这个观点。虽然经常会进行重新评估,但是得出的结论都是中国未来的市场会很「hen」好。
观点地『di』产新媒体:新『xin』零「ling」售兴起这几年给商业地产带来「lai」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陈启宗「zong」:对『dui』奢侈品的影响是比较小的,买一个几千元、几万元的包或衣『yi』服不会「hui」在「zai」网上买。在网上研究是『shi』有可能的,网上看完后到店里再试试看。奢侈品受『shou』电商的影「ying」响比较小,但如果卖的是中低档的产品就很难说了。
电商也不「bu」是影响所『suo』有的业态,不是对我们没『mei』影响,甚至有正面影响也说不定『ding』。就像刚「gang」才说的例子,电商品牌要『yao』开两个店,其中一『yi』个开在我「wo」们「men」那里就可以。
观点地产新「xin」媒体:很多专家和业内的讨「tao」论都聚焦在「zai」资产运营和资产证券化这一块,中国的『de』商业地产已经走到了这『zhe』个阶段,对部分『fen』商业地产来讲这是不是唯一的出「chu」路?
陈启宗:现在很流行轻资产模式,什么资『zi』产证券『quan』化等等,都是轻资产『chan』的手段而已「yi」。这是发展必然『ran』要经历的,因为商业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很『hen』多钱才能「neng」盖一个商场出来,但是很少有这么多钱的企业,所以一定「ding」要尽快把资金回笼。
慢慢「man」的大家发现,把商场卖掉不是好办法,所以「yi」就只能在资『zi』本市场想办法,资产证券化等东西就产生了,这个没什么大不了「liao」,这是必然的结果。
但这不是唯一的出路「lu」,另外一个出路是回到老本行,做重资产,重资『zi』产也是一种可能性。
当然能够做重资产的企业不多,香港大企业有这方面的条件,国内的国营企业也「ye」有这样「yang」的条件,他们资金比较充裕,比较有资格『ge』做重资产。
要是没有这些背景,轻资产就是其中一条出「chu」路,再加上市场『chang』发展很快,机会很多,机会多了以后您『nin』就要去抓『zhua』住,资金不够就可以通过『guo』资产证券化等手段「duan」获得。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