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几「ji」个朋友「you」去金『jin』江社区采风。
金江社「she」区是溪洛渡电站库区的移民安置「zhi」点,安置了来自炎山『shan』、田坝、大寨子的移民654户3170人。我一个在市里上班的朋友就是田坝人,一年前我随他去采「cai」访过一次,对金江社区的情况有一些了解『jie』,印象特别深刻『ke』。
这些生活在金沙江边和大山深处的农户,为了支援国家「jia」水电站建设,离开『kai』了「liao」祖祖辈辈耕种、生活的家园,背井离乡『xiang』,搬迁到陌生『sheng』的城市,一边要接受新的事物和生活习惯,一边要「yao」自力更生谋求生活,着实不容易「yi」。好在政府对『dui』移民「min」的「de」一系列『lie』安置、惠『hui』民政策,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想方『fang』设法让他们“搬得『de』出、稳得住、能致富”。
对「dui」许许多多朝九晚五按部「bu」就班的上班族,和背负着房债、住『zhu』在挨挨挤挤的小区房的城里人来说『shuo』,应该是很羡『xian』慕这些移民的。这不『bu』,坐落在市郊的金江社区,远离城中心的喧嚣和吵闹,那么静谧,那么恬淡,仿佛与世无争,又处处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
一座「zuo」座井然「ran」有序的小『xiao』洋楼,光看淡黄的『de』外墙『qiang』壁和明亮的窗户「hu」,就让人觉得十分温『wen』馨。小洋楼前面的绿化地里,格桑花开『kai』得如火如荼,这些红的紫的白的花儿,在嫩绿的枝叶衬托下,活力四射;有的已然怒放,舒展着小小「xiao」的花『hua』瓣,尽显妍丽之姿态,乐呵呵的迎风『feng』摇摆,像跳舞『wu』的精灵;有『you』的刚刚绽开花瓣,像是刚刚睡『shui』醒的美「mei」人,天生丽质下又略透着几分羞涩,含情脉脉「mai」的,清纯极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将小脑袋藏在绿色的枝叶间,含「han」苞待放,莫非是在等『deng』待一场柔柔的雨?这一畦接着一『yi』畦、一片连着一片的格「ge」桑花,一朵比一朵娇艳,一朵比一朵妩媚,微风吹『chui』过,便「bian」荡漾起童话般「ban」的波浪来,惹得蜜蜂蝴蝶留恋其间,翩翩起舞『wu』。在格桑花「hua」的外围,是站成一排的『de』七彩向日『ri』葵,可惜还未开放,不过从「cong」它们追逐着「zhuo」太阳脚步的『de』花盘「pan」来『lai』看,待到盛开又会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平整干净的街道「dao」,街道两旁也是成片的花草,看不到裸露的土地,分不清是花儿在街道上还是街道在「zai」花丛中『zhong』。在小楼前「qian」或是街道边「bian」,总会看「kan」到一辆辆小轿车,标志着移民的富裕生活。有三三两两的居民在『zai』街道上走过,脸『lian』上带着笑容,见面时「shi」彼此亲切的打招呼,这场景是在城里看不到的『de』,没有擦肩「jian」而过,没有狭路相「xiang」逢,更不用彼此算计「ji」和提『ti』防,仿「fang」佛还在老家那个村庄里,都是乡亲,都是祖祖辈辈就相交下来的那帮人。据说,移民「min」们搬迁到此,社『she』区小组的名字「zi」,延『yan』用了他们在老家的地名,一个个看似俗不可耐「nai」的组名,却『que』是移民们内心中「zhong」最温暖「nuan」的慰藉啊。
同「tong」样是在花草掩映『ying』中,我看『kan』到了幼儿园和学校:宽敞的操场、窗明几净的『de』教室,一应俱全的教学设施。社区里的孩「hai」子们,就在家门口上「shang」学,告别「bie」了在老家『jia』那种爬坡上坎『kan』徒步几里地的艰苦求「qiu」学路,当真是生『sheng』活『huo』在了蜜罐子里,这是他们这一「yi」代人的福『fu』报,在这样的『de』环境下生活、求学「xue」,他们理应懂得满足「zu」与感恩,更『geng』加努力奋进。
在「zai」社区便民『min』服务中心的前面,是一个广『guang』场,错落有致的花坛里种植着长势葳蕤的花草,除了格桑花和「he」七彩向「xiang」日葵,还有很多小树。在「zai」花与「yu」树之间,坐落着几座新建「jian」的凉亭,有居民在凉亭里闲坐聊天,也「ye」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坐在凉亭里、花丛边「bian」、树荫下的石凳上看书「shu」,爱美的少女在花丛中自拍,在广场正中『zhong』央,有许「xu」多「duo」健身器材,供居民们茶余饭『fan』后锻炼『lian』身体,好一『yi』派安「an」居乐业的景象。
社区『qu』里不但有餐馆、超市、药店,还有银行、汽车清「qing」洗修理店等『deng』。在干「gan」货市场的旁边,还矗立着一栋酒店,干净、大气、上档次,最主『zhu』要的是环境清幽『you』,实『shi』在是休闲『xian』的『de』好地方。说到干货市场『chang』,有必要「yao」赘述几句:这是在相「xiang」关部门的扶持下,投资了2000余万元建成的,主要『yao』从事花椒、核桃、板栗、魔芋等农「nong」副产品的交『jiao』易和加工,带动社区内餐饮、住宿等「deng」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了「liao」500多个就业岗位。花椒马上就要「yao」上市了「liao」,这里即将迎来「lai」交易旺季,到时候,车来人『ren』往,必定是热闹『nao』而繁荣。
社区里『li』的很多餐馆,没有炫目的招牌,没有『you』响亮的名字,大都是在自家门面上,挂一个跟故乡有关『guan』的名字,摆几张桌子,卖家乡的特色「se」小吃,生意竟然都很不错。我曾诧异的问过朋友「you」,在这城郊开个小餐馆,有『you』人光顾吗?朋「peng」友笑着『zhuo』说:那当然,而且来这里吃『chi』饭的,大都是从『cong』城中心开车赶来的,很多人「ren」不为吃大鱼大肉,只为来「lai」尝一口农村地地道道的「de」传统『tong』菜。中午时分,我们在一家叫做“炎山印象”的餐馆用餐,我「wo」发现「xian」这家『jia』餐馆「guan」的每一个包间的名字都很特别,全是『shi』一些土里土气的『de』乡下地名「ming」,据「ju」说这些地名,都是之前在炎山乡『xiang』下『xia』的真实名字,现在移民搬迁到新的「de」地方,远离故土,过上崭新的生活,却念念不忘故乡的一草一木,以另一种方式让故乡一直在身边。这难道不是我们常说的乡愁吗?这何尝不是乡愁「chou」最『zui』好的表达方式呢?
听金江社区党支部『bu』书记桂升平说,居民们从农村搬到「dao」新『xin』家园,刚开始时都很不习惯,甚至将一些坏习惯带了过『guo』来,乱丢垃圾、聚众赌博、闹事斗殴等时有「you」发生。好在这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he』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zhu」下,在『zai』社「she」区的努力下,大家逐渐适应了新『xin』家园的生活,融入了城市发展的节奏,在生活改善的同时,思「si」想意识也有了大的提高,改「gai」掉了坏习惯,现在可谓家家奔小『xiao』康,户户能赚钱,日子好过『guo』得很。日『ri』新月异的金江社区目前正在申报『bao』“平安社区「qu」”,而且正筹备着搞乡土美食文化节,这真是可喜可贺。
离开金江社区的时候,我看到五六个老年人正坐在树荫下纳凉、聊「liao」天,我本想上前「qian」与他们攀谈几句,问问他们习不习惯新的生活,是否过得幸福,可是我没有,这显然是多余的,你瞧他们「men」脸「lian」上洋溢着的「de」笑容便「bian」是「shi」答案,你瞧那一片一片的格桑花,在乡愁上开「kai」得那么灿烂。
(文图作「zuo」者:吴庆钧)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