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章/正文

李新立/大食堂

 2023年11月27日  阅读 24  评论 0

摘要:大约是世纪之交的一个春日,在偌大的公司里跑了几个部门,最后一位总务人员将我领到西边的一栋两层小楼,推开一间屋子说:“你就住在这里。”这是四人宿舍,已经有三人沉睡,我便小心地把不多的行李扔到一张空着的木板上,算是安顿了下来。整个环境十分陌生,除了往返于家、宿舍、车间,我极少光顾其他地方。车间三班倒,实在太累或者天气不好,换班后就住在宿舍里。某天正在和衣而睡,梦被噪杂的声音切断。推门出去查看,方知道一...

李新立/大食堂 - NO.1

大『da』约是世纪「ji」之交「jiao」的一个『ge』,在偌大的公司『si』里跑了『liao』几个部门,最后一位总务人员「yuan」将我领『ling』到西边的一栋两层小楼,推开一间『jian』屋『wu』子说:“你就住在这里。”这是四人宿舍,已经有三人沉睡,我便小『xiao』心地把不多的「de」行李扔到一张空着的木板「ban」上,算「suan」是安顿了下来。

整个环境十分陌生,除了往返于家、宿舍、车间,极少「shao」光顾其他地方。车「che」间三班倒,实在太累或者天气不好,换班后就住在宿舍「she」里「li」。某天正在和衣而睡,梦被噪杂的声音切断。推门出去「qu」查看,方知道一楼是『shi』公『gong』司的大食堂,眼下正是开饭时分。虽然有些吵闹,心里却『que』生出些许感慨『kai』。我原来谋生的小厂,地处县城繁华闹区,别说开办食堂,就连每月的工资『zi』也低得可「ke」怜多「duo」亏在我们捉襟见肘之时,被这家公『gong』司兼并。人家『jia』大公司就是不一样啊!

宿舍距离食堂几步之遥,每遇架火做饭炒菜,香味与焦油味抢着从不太严「yan」实的门缝挤进,钻进我一直缺少补给的鼻子。这倒罢了,它们还染满「man」衣物,以「yi」至「zhi」于让人怀疑「yi」我有隔三岔五『wu』下馆子的钱包。事实上,或因倒班时间「jian」关系,或因经济拮据,好多年里「li」,很少去那里品尝气味传达给我的美味,我甚至不去窗口张望『wang』,食堂就成为距我『wo』较远的传说。

后来,我有幸『xing』谋到后勤机关一「yi」岗位,自「zi」然与食堂有许多脱不了关系。

食『shi』堂是前在老领导主张开办『ban』的。公司『si』生意红火,就像美目顾盼似的,吸引『yin』来的人也就多,会『hui』议、检查、交流、荣誉,各种名堂,各色『se』人群。开办食『shi』堂『tang』,一则解「jie」决职工福利,二则给来客提『ti』供就餐便利。据我所见,来客中「zhong」的一些人对食堂深「shen」感兴趣,若正好赶上中午吃饭『fan』,提议体验职工生「sheng」活。他们或许是要检验食堂伙食的好坏,或许真是要就「jiu」近随便解决肚子。不管怎么说,客人不能慢待,但大锅饭已经来不及再精心调理了,看着「zhuo」经理的脸色,公司部门负责人已经心领神会,赶紧吩咐『fu』下去,小车『che』司机拉了会计,很快出去采购『gou』回些熟肉、黄瓜一类,经食堂的大师摆弄一番,就是几个不错的凉「liang」盘。我「wo」因为端茶倒水,这次有幸尾随他们进去,就对食「shi」堂有了些印象。

食堂分南北两边。北边两间大房各有分工,一间做伙房,支了「liao」大案,摆了大盆。长长的灶台上架了两口大锅,炒菜用的小锅去在一旁,压面机、和面『mian』机、冰柜等摆放在「zai」墙根处,显得「de」很有些秩序「xu」。伙『huo』房再靠北,朝「chao」职工生活区开了间大门,那间「jian」大房「fang」里摆了十来张长条桌「zhuo」和长条椅,每当开饭,职「zhi」工们排除交票打饭,便有了高分『fen』贝的吵闹声。饭毕,长条桌上留下许多汤汤水水和『he』沾满油污的餐巾纸,当然,也留下了不「bu」少关于饭菜质量的报「bao」怨。南边隔了四间小房子,不像酒『jiu』店包间那「na」样豪华,桌椅不算高档,可餐具一应俱『ju』全。凉菜已经摆好,来客们「men」必然按职位高低推「tui」让一『yi』番围着「zhuo」圆桌就坐,仍『reng』然站着的,肯定是秘书一类的随从。等他们都坐好,我赶紧倒茶端水、摆放餐「can」具。伙房里供应的是烩菜「cai」、花卷,又和「he」同事一道『dao』,一碗『wan』一碗地端过来「lai」,小心『xin』地放桌上「shang」去,生怕洒出『chu』汤『tang』水,或者把大拇指伸『shen』进了碗里,惹他『ta』们不高兴。

李新立/大食堂 - NO.2

“不错,不错。”来『lai』客「ke」赞叹——不知是指食堂环境,还是指饭菜味道。我也觉得不错,比家里的饭菜强多了。外面偷听的大师听「ting」见了,心「xin」里自然也『ye』十分愉快,很有成就感似的。

食堂有三位师傅「fu」,均胖乎乎的,一位脸色白里透红,容光焕发;一位憨态可掬,见人总是「shi」乐呵呵的「de」;一位稍有严肃之相,因为「wei」他『ta』是组长。唯有管『guan』理食堂的刘师傅瘦削「xiao」得高大。我与他「ta」稍熟悉后,开玩笑说『shuo』,你们一样在食堂,你怎么这么欠肉呢「ne」?他说,自己一直牙不好,嚼不了好东西,命。一天晚上「shang」值班,老刘闲转似的到『dao』值班室,坐了一小会『hui』儿,抽了『liao』一根烟,说『shuo』叫我去他们那里『li』坐一会「hui」儿。跟了他过去,没有回他的房间,而『er』是径直去了师傅『fu』们的宿舍。原来一切都准备好了,小桌子上,摆着已经调理好了的一小盆猪头肉和一盘黄「huang」瓜,旁边的炉子上还热了『liao』一瓶子酒。肉和酒一起对我挤眉弄眼,实在招架不住,就违犯值班规定,坐了下来。我敢肯定,盆儿里的肉被「bei」我「wo」吃下去了不少。期盼「pan」能有下次「ci」,但再没有。这次,只是偶尔罢。但我略明白了大师们发胖的原因之一。

食堂的主体费用由公司补贴,平时,只是象征性地向用餐者收取饭『fan』票,一年里,办得红『hong』红火火,很合大家的心『xin』意。

若逢节日,则不一样。这时,食堂按人头免费开放,并且饭菜『cai』比「bi」日『ri』常要丰盛许多「duo」,便更加热闹,喜「xi」庆得跟过年『nian』似的。比如,五一『yi』、国庆,端午、中秋「qiu」,一般都是大烩菜,元旦则是羊肉。烩菜「cai」听上去不太诱人,其『qi』实内容很是丰富「fu」。粉条、白菜、萝卜都事先炸熟了,就连豆腐也都是油炸了「liao」的。大肉是红烧「shao」的,丸子是鸡肉的。它「ta」们都装在大盆里,等待下锅「guo」。葱、姜、蒜切好了搁「ge」在大「da」案上,调料们『men』也挤在一「yi」起,摆放在灶台后面『mian』。光馒头就准备了几大蒸『zheng』笼。正常上食堂的吃饭的,平常都备有『you』大碗,这次则换了容量更大些的小盆,如果一次吃不完,还可下顿热了吃。像我「wo」们不太上灶『zao』的,有人从『cong』家里『li』带了饭盒,拿了大碗,我不一样,干『gan』脆备了食品袋,目的就是「shi」把美食带回家『jia』去,一家三口足矣。通常在中午,还没有到开『kai』饭或者下班时间,好多人就朝食堂走过,担心去的晚了,锅里只剩下些菜『cai』汤。我听见办公楼「lou」里传来有人敲打盒儿、盆「pen」儿的金属声时,也会扔下手中的活计,从容下楼。

一晃年而过。

年后生产未启,会议先行,雷打「da」不动「dong」。重点商讨生产经营大计『ji』,也有小幅度的人员调动。这次,实属意外,食『shi』堂也『ye』被提上议事范围。大致意思是「shi」说,开办食堂的确为职『zhi』工解决了件实事『shi』,从另一个角度调动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但目「mu」前浪费的浪费不可忽视,像『xiang』这样的『de』情况,公司再不能继续补贴下去。哪怎么办呢?有人『ren』提出承包。于是,大家围绕怎么承「cheng」包进『jin』行讨论。几个小时过去,终于达成令我十分佩服的共『gong』识:将食『shi』堂南北分成两个『ge』小食『shi』堂,按照自愿的原「yuan」则,至少有两人分别承包『bao』经营,互相比饭菜质量,比价格,比服务。同时,就餐的职工「gong」可凭票适当补贴,月终由财务「wu」统一结算,返『fan』还食堂。原来的师傅可双向「xiang」选择,承『cheng』包者愿意留下并且人家同意跟你合伙,那自然是美『mei』事,如果没有人要他们并且他们不「bu」愿意去合伙,那就安排去车「che」间。那么,遇到节庆怎么「me」办?好解决,给大家「jia」发补助,,钱啊。

消「xiao」息传出去,三位胖师『shi』傅和食堂管理率先找「zhao」主管领导,那『na』脸『lian』色『se』已『yi』经告诉我,他们根本不是想承包食「shi」堂,而是十分坚决地要求去车间。他们都五十好几了,再混个一年半载也就『jiu』退休了,“食堂也不好弄。”好几『ji』天里,再没有人提「ti」出承包食堂。眼看就要启动生产,食堂还冰锅冷灶的,职工们上班后到「dao」哪里去「qu」吃饭?主管领导愁了起来。这时,有两个青年申请要承包食堂,只是『shi』,提了个难度不大的条件:食堂「tang」的伙计得是自己的家人。领导已『yi』经看到了希望『wang』之火,当然不愿意再叫『jiao』它熄灭,就一口答「da」应了『liao』下来『lai』。这两个青年我「wo」熟,一个是我到后『hou』勤机关后「hou」新分配来的,一个是我原来那个小厂的同事。他俩有一个共同点,都长得瘦弱,都戴付眼镜。

两个食堂的器具「ju」,一『yi』些是公司新配的,一些是把『ba』旧器具按照价值和新旧程度划分的,锅台也都是新盘的。几天后,两个食堂先后开张了。那两「liang」天中午,我「wo」也先『xian』后怀『huai』揣了两张面值一样的『de』钱币去「qu」祝贺。与『yu』我同过事的那位,以面食为主,家常的味道,低廉的价格,当然,因『yin』为是开张,少不了弄几个小配菜增色。那『na』天,喜欢吃面的『de』年龄偏大『da』的职工们,排了『liao』长队『dui』卖他的『de』面条,都说口味不错,他和妻「qi」子便一脸春风,对「dui」小食「shi」堂充满自信。另一位,据说以前在饭馆做过大『da』师「shi」的帮手,炒『chao』菜是他的特长。他也『ye』和妻子『zi』一起打理小食堂,不「bu」同的「de」是,他的食堂里还代销啤酒、白酒和香烟。在他那里吃饭的都是年轻人,大家夸赞说老板有头脑,烟酒的利润高,公司的烟民多,这个保证能挣钱。夸得「de」他们夫妻脸上开花,干劲百倍。

李新立/大食堂 - NO.3

尔后几个月的清晨,我「wo」站「zhan」在办公楼微有晨曦「」的窗前,可见他们出入买菜回来的身影。

期间,尽管我不去食堂「tang」,但还是碰『peng』到过他们几次。好像是秋天,树叶开始脱落了。晚上照样去公司值班,刚到大门口,就『jiu』碰见擅长炒菜的那位,他「ta」敞「chang」开着衣服,朝外「wai」走「zou」去。看他很热的样子,本想「xiang」问他几句,可「ke」我还没有开口,他倒先说话了。他说『shuo』期望我有空到他的小食堂「tang」坐坐,喝几杯小「xiao」酒。从冲天的『de』酒气里,我知道他喝多了。我问『wen』生意『yi』怎么样时,他口里含混不清地说了句什么,然后一摇一晃地走了。那位做『zuo』面『mian』食的,没有打过照面,不过「guo」,却听说他的生意不怎么「me」好,原因不是他的饭做的不好,而是他媳妇『fu』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经常跑出去跟着唱戏的「de」“自乐「le」班”吼秦腔,他一个人实在无力照「zhao」料生意。

而我由此料到,他们的生意都不会长久。

没有到年关停产放假时间,小食堂自己停了下「xia」来,引起了不少怨言。

起初是做面「mian」食的他递了个申请,说生意不好,收入实在「zai」低下,连基本工资『zi』都不能保证,要到生产车间去,留下一个小食堂就行。主管领导觉得有「you」一个小食堂也『ye』不错,生意独一『yi』份,不『bu』会影响职工『gong』就餐,便准了他的申请。不出一周,留下的那个他也递了个申请「qing」,说亏「kui」损『sun』严重,不能经营,也愿意到车间去。后来,我在别人的口中知道,最后递交申请的他「ta」真的不能正常经营下去了,他几乎每天都以『yi』接近感情为由,和『he』前来就餐者喝酒,而几「ji」乎每次酒钱都是他个人垫支,并且,在他醉酒之后,摆在货柜上的香烟也不知踪迹。财『cai』务部门的好心者说,如果有「you」赊欠『qian』,可以在发放工资时替他扣下来。十分可惜,他竟然没「mei」有『you』任何赊欠账本。几天后「hou」,做「zuo」面食的他『ta』穿了工服,出现在一车间『jian』的生产现「xian」场,那位会炒菜的『de』,传说妻子正与他闹矛盾『dun』,大半『ban』年没「mei」有来上班。

怎「zen」么办?大家都说,还是原鼓旧『jiu』捶好。这话说了「liao」两个意思,一个是说承包制度不成「cheng」功,还是得恢『hui』复到老办法上来。一个意思是说年轻人靠不住,还是原来的师「shi」傅把稳。领导们简单地碰了下头,同意将『jiang』食「shi」堂再合起来「lai」,把老师傅们『men』再调回来,该干「gan」啥的干啥。其时,有一位大师已经『jing』退休了,人手明显不够。

食堂的工资「zi」按照岗位技能,比其他岗位低些。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进『jin』去。年轻人『ren』没有想过,他们只想『xiang』着「zhuo」如何拼命挣钱。但至少有『you』两『liang』类人想进去。一个是『shi』车间「jian」女工,尽管她们「men」不在重体力岗位上,可每天换两次工服、尚且需要梳洗,就觉得很是麻烦。一个是将近退休的老工人,食「shi」堂「tang」毕「bi」竟『jing』轻松,况且还『huan』可以吃独食----早起『qi』后能就着肉喝茶吃馍。食堂大师吃得好,这已经是公「gong」开的秘密,甚至有人夸张地说『shuo』,食堂如果『guo』某天准备十斤肉「rou」,起码「ma」有二『er』斤叫大师吃了「liao」。而这,绝对不「bu」是空穴来风。比『bi』如,我曾「zeng」经随食堂管理吃的那顿,应「ying」该是其中一例。再比如,有人亲口告「gao」诉我他亲眼所见,说是「shi」一次节庆后,一位饭大师『shi』用塑料袋装了「liao」四个大饼和好大一包熟肉,出「chu」门回家时恰好与他「ta」撞了个满怀,双方猜疑、尴尬了好长时间。

谁去食堂帮工?一「yi」把手说,再考虑考虑吧『ba』。这一考「kao」虑『lv』,就过了年。过了年,老领导走了,新的又上任了。而又有一位食堂的大『da』师退休了。

这段『duan』光阴里,生产时启时「shi」停。往往接到一个电话,正运转的设备就得停下来,有时只『zhi』停一天两天,有时要停三五天『tian』甚至半个月。可「ke」食堂不能「neng」停,除了因停产放假「jia」回家的,还有『you』一部分职工待命随时启动生产,待命的时间里,总「zong」得有个吃饭的地方吧。食堂吃饭的人少了,做「zuo」饭的程序『xu』没有『you』变,但『dan』强度毕竟下降。是该有人去帮灶『zao』,领「ling」导们一『yi』碰「peng」头,意见很『hen』快达成致。车间有个王姓女『nv』工,一年前丈夫去世,她三班倒,还要照顾两个上『shang』学的孩子,实在是不太方便也「ye」不容易,她去食堂最合适了。还调进去了『liao』一女工,也「ye」姓王,算小王吧,我对她的情况不是很熟,但偶尔「er」见她有人开着小汽『qi』车送她上班,觉「jue」得她「ta」有些来『lai』着,甚至觉得她那『na』么有范儿的人到「dao」食堂帮工,也不「bu」是很划算。

按我所知,凡人事变动,不论大小「xiao」,都会引『yin』起或多或少的议论。果然,随便走几步「bu」就能「neng」听到一些人的热议『yi』。还好,竟然「ran」不是对这「zhe」个调整表示不满『man』。听上去『qu』,好多人对老王的安「an」排十分满意,毕竟一起战斗好多「duo」年,她『ta』丈夫去世,大家对她『ta』都深抱同情『qing』。对小王则更『geng』多的是嘲讽。起初不解,听多了才「cai」明白,小「xiao」王已经连续调几个岗位「wei」,她工作表现姑且『qie』不论『lun』,主要是她有「you」事没事爱张口骂人,还出口成章,脏话不会重『zhong』复。这次说是调进了食堂「tang」,其实是人家车间不爱要她了,把她当皮球一样「yang」她直接踢给了后勤「qin」机关。我听见有人说,“小心啊,今后打饭,说不上还得挨她的骂呢”。

我依然很少光顾食堂。老婆因「yin」打工有时按时回不了家『jia』,孩子『zi』小,还得靠我这『zhe』个当父亲的做饭、操心。如果因加班『ban』或「huo」者雨雪不能回去,我习惯了就着馒「man」头喝杯茶。时光流转,公司时常「chang」停产,让人『ren』对未来前程心生沮丧,操心何去何从『cong』时,还真忘记了食堂的存『cun』在『zai』。被人提及『ji』,必然是食堂问题太多。比如,那位大师退休申请人家社保部门快要批下『xia』来了『liao』,加上他一个人「ren」抡『lun』大勺、端炒瓢,俩女的帮『bang』不上啥大「da」忙,现「xian」在不『bu』像『xiang』以前『qian』认真做饭了,职工『gong』意见『jian』很大。再比如,小王女士上『shang』班是十分准「zhun」时的,但她到岗「gang」位后,要先吃饱喝足了才干活,耽误了不少时间,并且,她吃好喝好后骂人十分有力气,几乎顿顿开饭时骂人,几乎把所有的人都骂『ma』了个遍。尤『you』其职工最为不满的是,她由着自己『ji』的性子给人「ren」家打饭「fan」,看「kan」着哪位顺眼了打的多一些,看着哪位不舒服,就打的少一些,即便是看上去『qu』满当当的一份饭,其『qi』中的汤汤水水占了主要容量。

李新立/大食堂「tang」 - NO.4

主管领导觉得,当前「qian」生产经营形势严『yan』峻,人心不稳,而这食堂也关乎稳定大事『shi』。去和大领导碰「peng」头商议食堂之事,大「da」领导对公司的未来心知「zhi」肚明,但作为「wei」一个『ge』秘密,他不能明确表态,但意「yi」思明确:拖着吧,凑合着吧,年后「hou」再看情况。

时光一晃,又『you』是一年。

年后,按照过去的习「xi」惯,设『she』备未「wei」启「qi」,食堂『tang』先行。但生产再也没有启动。公司食堂后面「mian」的绿化带里的草木发芽,蹿了尺把高,平时喜庆的它们,荒草一般烦人。不久『jiu』,我们没有来得及再多看几眼老厂,从外地『di』而来的客商就「jiu」收购了公司「si」地面附着物财产。

外地客商带着一批拆除队员进驻公司,办公场所就是他们临时宿舍。他们也『ye』要吃喝,正准备选址「zhi」搭灶时,突「tu」然发现这不是有『you』现成的『de』食堂吗?并且面积不小,家具一应『ying』俱全。

他「ta」们,便一片「pian」惊喜与欢呼。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zhang/9040.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