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旅途/正文

叔本华:人生的四个阶段

 2022年12月29日  阅读 73  评论 0

摘要:▲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人生的四个阶段◈叔本华生命的第一个阶段是如此之幸福,当许多年以后我们回首往事时,它就像是一座已经失却的伊甸园。童年时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如此狭窄有限,我们的欲望是那样些微稀少,——简言之,我们的意志极少受到刺激;所以,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知识的日渐累积。智力(如大脑,在七岁时便可达到成人一般大小)发育得较早,尽管它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发育成熟;当它不断地寻找食...
叔「shu」本华:人生的四个阶「jie」段 - NO.1

▲音乐与美文的「de」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人生的四个阶段

◈叔本华

生命『ming』的「de」第一个阶段是如此之幸福,当许多年以后我们回首往事时,它就像是一座已经失却的伊甸「dian」园。童「tong」年时代,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如此狭「xia」窄有限,我们的「de」欲望是『shi』那样些微稀少,——简言之,我们的意志极少受到刺激;所以,我们所关注「zhu」的主要是知识的日渐累积。智力(如大脑,在七岁时便可达到成人一般大小)发育得较早,尽管它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方可发育成熟;当它不断地「di」寻找食物时,它也就在不断地『di』探测它周「zhou」围世界的一切「qie」;于是,生存就其『qi』本质而言是一『yi』种富有生气的东西,万物都『du』闪烁着『zhuo』奇妙迷人的光彩「cai」。

在人生的早『zao』期岁月,生活『huo』——就「jiu」其完整的意义而言『yan』,是某种既新奇又富有生气的事物,儿童「tong」对它的感情是如此「ci」地强烈,以致多次重复热情依然不减分毫。在『zai』他所有的好奇探求中,他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儿童总是不声不响地就抓住『zhu』了生活『huo』自身的「de」本质『zhi』,——即通过个别的知觉和经验而达到生活的根本特性和一般的要点;或者,用斯宾诺莎的术语来表达,儿童正在学习认识事物「wu」,而成人则把事物看作普遍规律的特殊显现。

因此,我们愈年『nian』轻,每一个单个的物体愈象征着它所从属的整个类;但是,随「sui」着年龄的增长,上述情况逐渐消失。

正『zheng』是通过这种途径,一个人一「yi」生中的最『zui』初岁月为他的整个世『shi』界观——无论它是浅薄的还是深「shen」刻『ke』的「de」——奠定了基础;尽「jin」管这世界观在后来人『ren』生旅途中「zhong」还会得到『dao』丰富和完善,但其实质是无法改变的。这「zhe」是一种纯粹客观的因而「er」充满诗意的「de」世界观『guan』,它对「dui」童年时「shi」期是必「bi」不可少的,并且「qie」是由到那时止尚不发达『da』的意志力引发促进的;即当我们还是个孩子时,我们对获取纯粹的知『zhi』识怀有极大的热情,而对训练意志力则不甚关心。因此,拉斐尔『er』在描绘那些可『ke』爱的小天使时,——尤其是在他的《西斯廷圣母》那幅作品中——常常『chang』爱用那种固定不变的严肃面孔,这种面孔在『zai』大多「duo」数孩子身上都是明显可见的。童年的岁月被描绘得「de」如此幸福欢乐,以致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每当回想起往昔「xi」时,总是既『ji』充『chong』盈着对『dui』幸「xing」福的热望『wang』,也满『man』怀着对『dui』昔日幸福的『de』追悔。

叔本华:人生的四个阶段 - NO.2

青春韶华,它在人生的前半『ban』期「qi」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hen」迹,它值得留恋之处要『yao』比后半『ban』期多得多,但由于对幸福的追逐也『ye』难免不留下烦恼和不幸的阴影『ying』。仿「fang」佛幸福无疑会降临于生活,显然,这是一个终将破灭并使人陷入痛苦之中的「de」美好希望。一个近乎海市蜃楼的虚幻而又暧昧的未来至福——它常常产「chan」生于睡梦『meng』或幻想中——在我们眼前飘忽不定,于是我们便「bian」徒然地追寻着。一般『ban』地,年轻人「ren」无论『lun』其地『di』位如何,他总是不满「man」意自己所处的『de』地位;当他幻想自己苦处『chu』于另一种『zhong』地位,而事实上又不可能时,他会将失望归咎于他来到人世所遇到的『de』最初状态;这是他第一次体验到的人生的空「kong」虚和不幸。如果说人『ren』生前半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对幸『xing』福的永无止境的渴求,那么,后半「ban」阶段则是以对「dui」不幸的恐怖为特征的。因为,随着我们身体的日渐衰老,我们也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一切幸福都『du』是虚妄不实的,唯有痛苦才是真实的。因此,到了晚「wan」年,我们,或者,至少「shao」我们中的精明世故者更情「qing」愿消除「chu」生『sheng』活中『zhong』的痛苦并使自己的地位安全可靠,而不是去『qu』追寻绝对的幸福。顺便提一下,我可以说如果『guo』到了是蛮之年,我们更适宜防止即『ji』将发生「sheng」的「de」不幸,而在「zai」年富力『li』强时,一旦不幸降「jiang」临,则更能承受不幸的「de」打击『ji』。

年轻时「shi」,我总是乐意『yi』听按门铃声「sheng」:啊!我想『xiang』,又有什么『me』喜事吧。但是到「dao」了年老时,我对此类偶然发生的事,与其说感到快乐还不如说感到『dao』沮丧:可「ke」怜的东西!我以『yi』为,我是什『shi』么?任何人『ren』——不论他多么才华出众、优秀卓越——都会对人世产生一种『zhong』类似的情感激变。因此,不能说他们完全适应于这个世界『jie』;他们「men」越是出类拔萃,就越是「shi」孤立无助。年轻时,他们有一种与世隔绝的被『bei』抛「pao」弃感,晚「wan」年时,却仿佛已完全摆脱了那种被抛弃「qi」感。早先的感觉是一种令『ling』人不快的情感,其根基是幼稚无知;后来『lai』的感觉则是令人愉悦的——因为此时他们终于了解了这个世界。

其「qi」结果是,人的后半生与其前半生相比,颇似一个乐章中的第二部分『fen』,高潮过后,渐趋和缓,给人以一种宁静安详之感。这种情况之所以出「chu」现的原因,简单说来,即『ji』一个人年轻时爱幻想,以为人世间必定充满无数的幸福与欢乐,只不过难以碰到「dao」罢了;到了老年他才明白这是一个「ge」美丽『li』的『de』幻想,于是他开始安于现状,尽情地享受当下的时刻,甚『shen』至从繁杂的琐事中也能体验到「dao」一种欢悦。

叔『shu』本华:人生的四个阶段 - NO.3

人生经验给予『yu』我们的最『zui』大收获是明『ming』辨是非的『de』能力。这是识别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biao」志,并且是『shi』使「shi」世界呈现出「chu」一「yi」种与他在青年『nian』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全然「ran」不同的面貌的原因「yin」。只有在这时,他才能清醒地看待周围的一「yi」切,并还事物「wu」之真相;而在此前的年月,他看见的仅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yi』个来自他自身的奇「qi」思怪想或他承袭的偏见谬误「wu」的世界:而那真正的世界却隐而不见或者蒙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经验告之于我们的第一件『jian』事就是使自「zi」己『ji』摆脱大脑的『de』幻境「jing」——即早在青『qing』年时代『dai』就已注『zhu』入我们头脑中的形形色色的错误看法。

从迄今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来「lai」看,可以把人生比「bi」作一块刺绣「xiu」,一个人在其前半生所看到的「de」只是它的正面,在后半生看到「dao」的是它的反面。反面不如正「zheng」面精致「zhi」漂亮,但却更富有启迪意义,因为它揭示了线是如何被「bei」绣成图案的奥秘。

一个人在40岁之前即『ji』使拥有卓「zhuo」绝的理智才能,也不能保证自己在『zai』对话中居于压倒的优「you」势。因为年「nian」龄与经验——虽然不能替代理智能力——远比理智能力重要得多;即便一个最平庸「yong」无能者,只要其对手是个年轻人,他的年龄与经验都能足以使他与这个绝顶聪明「ming」的年『nian』轻对手相抗衡。当然,我「wo」这里指「zhi」的是个人「ren」天赋才能而「er」非其作品使其赢得的地位和声誉。

如果「guo」一个人少年老成「cheng」,诸练世故;如果他很快便掌握「wo」交际之术并进入社会,仿佛『fo』早已成竹在胸,那么,对于『yu』一个年轻人来说,这并非是什么好兆头。它证实了一「yi」种『zhong』庸俗粗鄙的本性。与此相反,假如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令人吃惊和「he」意『yi』外,并且,与之交往又使「shi」人感到他笨拙和执拗,这反倒显示了一种较高尚的品质「zhi」。

叔本华『hua』:人生的「de」四个阶段 - NO.4

从年轻人的角度「du」来看,生命之「zhi」路似乎延伸至无『wu』限的未来;而从老年人的角度「du」来「lai」看,回首往「wang」昔生命『ming』的「de」旅途只是短暂的一瞬。所以,生命「ming」最『zui』初呈现给我们的『de』是这样一幅画——画中的景物离我们那么遥远,仿佛我『wo』们把手中的望远镜拿颠倒了似的;而到了最后,一切又似乎近在眼前。当一个人明白生命是如此短瞬即逝时,他一定已经很老了,或者说,他『ta』一定活得很久了。

与此相反,随着时光的『de』日积月累,万物「wu」却似乎显得越来越小。生命『ming』——它在我们的青春岁月曾「zeng」有着『zhuo』如『ru』此稳定坚固的根基——现在『zai』仿佛仅仅是瞬间的飞逝「shi」,而每「mei」一瞬间又都是一个「ge」令人迷蒙的幻影:我们终于明白整个世界都是空虚「xu」!

然而,对于一位『wei』老人来说,为何其生命的往『wang』昔显得如此简短?那是因为:他的记忆「yi」是简短的,所以他「ta」以「yi」为他的生命也『ye』是简短的『de』。他不再记得『de』生命中「zhong」那『na』些「xie」微不足道的部分,而许「xu」多令人不快的往事「shi」也已被忘却。于是,生命「ming」中可供回忆的东西也就所剩『sheng』无几『ji』了!一般说来,一个人的记忆与『yu』他「ta」的智力一样是不『bu』完满的。如果他不想让自「zi」己过去所得的教训和『he』曾经经历的事件渐渐被忘『wang』却,他就必须对它们不断地重温和反省。但是,我们还「huan」不习惯反省『sheng』那些无价值「zhi」的小事,或者一般说来『lai』,那些我们认为是无聊讨厌,即使保留『liu』对它们的记忆,最终『zhong』也必然被忘却的事。但是,那类被称作无价「jia」值的琐『suo』事正不断地补充着新鲜的内容:许多最初显得重要的事「shi」情由于连『lian』续重复而『er』渐渐变得「de」不重要了;所「suo」以,到最后我们实际上已根本记「ji」不清这「zhe」种重复已「yi」进行了多少次。因「yin」此,我们更容易记住早年生活「huo」中的事件,却容易忘却「que」晚年发生的事。我『wo』们活得越久,那些『xie』称得上重要或『huo』值得反省的事情越少;并且「qie」,惟『wei』其如此,它们才得以在记忆中占有一「yi」席之地。换言之,任何事情只要它们被忽「hu」略便立刻被「bei」忘却。时间如此绵延不断,所留踪迹却愈甚微少。

叔本华:人生的「de」四个阶段 - NO.5

如前所「suo」述,一个人越是年老,他所见、所做的一『yi』切给他留下的记忆就越少「shao」,并且,之所以如此的原『yuan』因也已加以说明。有意义的是,可以「yi」说一个人唯有在「zai」其年轻时才是生气勃勃、精力充『chong』沛的,年纪一老便感到力不从心了。随着时光『guang』的流「liu」逝,他逐渐淡忘了周围的事物,生活几『ji』乎没有给『gei』他留下任何印『yin』象便匆「cong」匆而过,正如一部艺术作品「pin」虽然被人看过千百『bai』次却「que」无任何效「xiao」果「guo」一「yi」样『yang』。一个「ge」人无『wu』意中做了某件事,过后却无论如何也『ye』记不「bu」起他究竟是否做过。

与之相反,青年「nian」时代,事物造成的印象——亦即千奇百『bai』怪的人生现象——是如此强烈、深「shen」刻「ke」,尤其在那些生气勃勃『bo』、富有想像力的人身上表现得「de」更加突出,他们把人世看『kan』作『zuo』一『yi』幅巨画;他「ta」们主要关注的是他「ta」们在画上留下『xia』的印迹,或者说他们显露的形『xing』像;这是一种个人的虚荣心——如果没有其他『ta』途径「jing」的话——自我炫耀的精神特性,它偏好华美的外表,通常体现了年轻人的特色。

另一方面,年轻人更富有想像力,虽然他们对人情世故所知甚微,却能从中「zhong」构建起想像的大厦。而对于一『yi』位饱经忧患的老者来说,其优势则在于他『ta』正确的判断、深邃的洞察和绝「jue」对『dui』的审慎。青年时「shi」代是积累素材以认识那独具特色「se」的世界,亦即形成「cheng」人生观雏型的时「shi」期,换言之,就像一个天才留给其同胞的遗作,但是,唯有当他进入中年后『hou』,才能自主地支配其累积起来『lai』的素材。因此,人们发现,一般说来,伟『wei』大的作家「jia」通常『chang』总是在50岁左右时才有传世佳作留给后人。不过,知识之树虽然必须先『xian』枝叶茂盛尔后才能硕果累累,但其根却是年幼时扎下的。

但是,最奇妙的是『shi』,也「ye」只有向生命的「de」终『zhong』点迫近『jin』时,一个人才「cai」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他自己的真实的自我,——亦即他毕生追『zhui』求『qiu』的目「mu」标,尤其是他与别人以及与世界的关『guan』系『xi』。这种自我认识和理解的结果常常使一个人发现自己处于一『yi』个比他以前曾认为『wei』是公正的自我评价要『yao』低得「de」多的地位。但『dan』是,也有例外『wai』,亦即偶然地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现在的自『zi』我评价要比过去更高。这主『zhu』要归咎于以下事实:他没有充分地认识到人世的粗俗卑贱,他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要比其他人所追寻的目标高得多。

我应当指出开端与终点是『shi』如「ru」何相『xiang』遇的,生命「ming」与死亡是如何紧密而明显地『di』联接在一起的,冥「」王之神(或如『ru』埃及人称之为Amenthes)何以不仅是「shi」万物的接受者,而且也「ye」是万物的施予者。死亡「wang」是『shi』生命巨大的『de』贮藏所。一切均来自冥府,而一『yi』切现在具有生命力『li』的东西都『du』曾经是「shi」从那儿来的『de』。如果我们通过所『suo』发生『sheng』的事去理解这一『yi』伟大的『de』秘密,一切便昭然若揭了!

叔『shu』本『ben』华:人生的四个阶段 - NO.6
【如学传媒】今日阅读推荐『jian』
叔「shu」本华:人生的四个阶段 - NO.7

※下拉屏幕参与「yu」文章评论『lun』

—热门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renshenglvtu/1253.html

标签: 叔本华  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