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旅途/正文

39岁身价1350亿,拼多多黄峥:对人生、市场、价值的几点思考

 2024年06月14日  阅读 25  评论 0

摘要:从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拼多多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而1980年出生的黄峥在上市之后成为中国80后首富。上市给拼多多带来的不仅是荣誉和财富,还招来了舆论的讨伐。很多人不解,为何黄峥这样一个接受精英教育的人,做了拼多多这样一个看上去并不精英的产品。黄峥的思想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拼多多上市之前,黄峥在自己的同名公众号上,发表了10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发于拼多多刚成立5个月,最后一篇文章发于...
39岁身价1350亿,拼多多黄峥:对人生、市场、价值的几点思考 - NO.1

从「cong」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shang』市,拼「pin」多『duo』多只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而1980年出生的黄峥在上市之「zhi」后成为中『zhong』国80后首富。

上市给拼多多带来的不仅「jin」是荣誉和财富「fu」,还『huan』招来了舆论的讨伐。很多「duo」人不解,为何黄峥这样一个接受精英教「jiao」育「yu」的『de』人,做了拼『pin』多多这「zhe」样一『yi』个『ge』看上去并不精英『ying』的「de」产品。黄峥的思想世界,到底是『shi』怎样的。

在拼多『duo』多上市之前,黄峥在自己的同名公众号上,发表了10篇文章「zhang」。第一篇文章发『fa』于拼多多刚成立5个月,最后一『yi』篇文章发于拼多『duo』多「duo」成立2年后,彼时『shi』,拼多多经历了2年,也『ye』还未进「jin」入大众视『shi』野,远未上市,还没有收『shou』到外界的干扰。

透过这10篇『pian』文章,我们可『ke』以窥探到黄峥的精神『shen』世界,对人「ren」生、市场和价值的思『si』考。

一、关于人生,学生时代「dai」和第一份工作

“人「ren」的思维观念在很「hen」大程『cheng』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ji』当「dang」前自身的利益角「jiao」色。”黄『huang』峥的这个观点,自己就是「shi」现身说法。

中『zhong』学和大学是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第一份工『gong』作是商业观建立的时期,如今的黄峥『』正是受益于这两『liang』段经历『li』。

1.眼界和思考方式

12岁到18岁,黄峥『』度过了和一般人的学生时代不一样的6年。杭州外国语学『xue』校虽然「ran」看名字像是学外语『yu』的,但实际更多指的是在教学「xue」上的国际化。杭外的特「te」点是六年一贯制,保送「song」大学比例高。这意味着其受高考的影响很小,教学上可以自由发挥。此外,黄峥杭外160多『duo』位同学「xue」中,有『you』不少是富二代。

在黄峥的记忆中,好些节课在看美国大片(1992年-1998年),较早地接受开放的文『wen』化,给黄峥在思「si」想「xiang」和眼界上带来了更早的「de」启蒙。

和杭外的同学们互相影「ying」响,让黄峥形成『cheng』了和其『qi』他中学的人不「bu」太一「yi」样的价值『zhi』观和世界观。黄峥对当时的「de」评价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比例更大,比其他同龄人要更为liberal(自由主义『yi』)一些。”

黄峥的大『da』学『xue』是在浙江大学混合班,浙大「da」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享有非常好『hao』的『de』资『zi』源、机会和自由「you」度。大一『yi』的时候(1999年)黄峥入选入『ru』了MeltonFoundation(梅尔顿基金会),浙大的混合班是MeltonFoundation在中国唯一选拔『ba』成员的一个地方『fang』,每个地区每年5个人,另外的四个『ge』地方是印度,东德,智利「li」和美国的黑人地区。

入选后黄峥得到一台电脑和全年的免费『fei』上网,这给了其机会可「ke」以和其他地区的『de』同龄人用邮件建立联系,更加方便『bian』地接触到「dao」世界各地的思想和文化。成员之间每年飞到一个成员国,呆在一起10天左右开年「nian」会,讨『tao』论和玩。

这样每年一次的聚会,让黄峥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其他国家的「de」同龄「ling」人的起居习惯。也是在这时,黄峥深刻地意识到『dao』,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bu」同,出『chu』发点、思考问题的方『fang』式「shi」和做事情的方式,是其之前完全「quan」不知道、也很难想象的。

2.错『cuo』位竞「jing」争

这种认知的延伸,是让黄峥意识『shi』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zi」的价值观「guan」是不一样「yang」的”,并成为黄峥延『yan』续至今的一种思『si』考方式。

黄峥依然清晰记着罗『luo』素《幸福之『zhi』路》中一个观点,“一「yi」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guo」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zu』阶层的比的『de』更多的『de』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这可能是黄峥对『dui』下沉市场机会思考的源头。

在上市后的采访中黄峥提到拼多多之所以在电商江湖中有一『yi』席之地「di」的根本在于:我们与淘宝是错位「wei」竞争,争夺的是同一批用户「hu」的不同场景,错位才会「hui」长得「de」更快。

黄峥自认为『wei』自己『ji』的学生时代是非常幸运,甚至是有点特殊的。学生时代的经历,让黄峥有『you』了3个深「shen」刻的认知:

①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富二代『dai』是非常优秀的『de』。

②田忌赛马,能在整体资源「yuan」劣势『shi』的「de」情况下创造出局部的优势,进而有机会获得整个"战役"的胜利。由此,平凡人可以成就非凡事『shi』。

③钱是工具,不是目『mu』的。

这个时『shi』候,黄峥才22岁。

3.钱是工具,而不『bu』是目的『de』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这个认知也对黄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bu」是在学生『sheng』时代就产生这样的认知「zhi」,黄峥可能很快就泯『』然「ran」众「zhong」人了,因为黄峥参加第一份工作后,很快就“暴富”了『liao』。

黄峥到谷歌『ge』工作两个月后『hou』,谷「gu」歌上市,很多『duo』老员工一夜暴『bao』富,包括黄峥。“银行账户『hu』里的钱也瞬间多了很多「duo」,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瞬「shun」间有了太多的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shi』去『qu』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是往往那些新的『de』东西他其实不擅『shan』长也未必「bi」喜欢(开飞『fei』机未必行「xing」,搞望远镜「jing」搞不来,创业不适合做老『lao』板『ban』但又在了老板的位置上)。”

在『zai』这些谷歌同事的身上,黄峥看到『dao』一夜爆富带来的副作用。“(他们)就这样林林总总耽误了好些年,耽『dan』误了最有可能做「zuo」出更杰出成就『jiu』的时光。”

黄峥曾在微软实习,毕业之后听从其“人生导师”的建议,放弃了彼时已经建立起在全球操作「zuo」系统垄断性地位的微软,而选择相对「dui」于微软还是一个“小公司”的谷歌。

“因为当『dang』时我觉得我在「zai」微软能「neng」看『kan』到我十年后怎么样。”段永『yong』平也对其「qi」说到,“对你想要未来创业『ye』也是有好处的。去的话至「zhi」少呆三年,因为一两「liang」年是没法真正进入『ru』重要的岗位真正了解这个公司的。"

实际上,黄峥在谷歌真的只待了「liao」三年,甚至没有「you」等到第四年股权全部兑现就离开谷歌创业,那一年,黄峥27岁。

曾经被问及财富自『zi』由后再『zai』创业的目的「de」是什么,黄峥『』的回答是“你做了一个东西「xi」别人觉得还有点牛逼『bi』,有点不一样,还能尊敬你一下。”而「er」黄峥眼中的尊「zun」敬是独特「te」,使得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的比。

黄峥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shi』一直「zhi」要我学『xue』先进,立志做个有用的人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生『sheng』楷模、人生目标,甚『shen』至是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非常早『zao』的。”

二、关于市『shi』场『chang』的思「si」考

2016年9月,拼好货和拼多多『duo』合并,这或许是黄峥开始真正思考电商零售「shou」市场新机会的开始。2016年8月,黄峥在其个『ge』人公众号上发『fa』表了对劣币驱逐良币的看法,一年后,发表了对零『ling』售「shou」市场新需求的『de』认知和C2M反向「xiang」定制可能性的看法。

黄峥对市场的思考主要在三方面:劣币的产生、解决以「yi」及供给与需『xu』求的机会。

1.劣币的『de』产生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在黄峥看来是人性使然。

公众中「zhong」的「de」个体出于自我保护,互相「xiang」之间不团结,而最终赢家是单体力量更强『qiang』的规则组织者。甚至『zhi』,个体在劣币的泛滥中自身没有阻止的动力。“每个人希望做『zuo』的只是将自己的劣币花掉,换取别人「ren」的良币。这种自私,导致个体最终整体吃亏,每个个『ge』体想自保也保不住。”

这个模型「xing」中,涉及到组织者『zhe』,相比于劣币驱逐良『liang』币,黄『huang』峥『』认为更值得研「yan」究的是另外一个现象,电影院现象。

即,电影院里如果前排的人站起来了,那么后排的「de」人也会站起来,结果本来「lai」大家可以坐「zuo」着看『kan』的美事,变成了所有『you』人都站着看的辛苦事。

在这个模型中,没有组织者的角色,完全『quan』是一个缺乏外部强制力的自私『si』个体的群体「ti」,可能『neng』出现的一种集体自我伤『shang』害的「de」现象,谁都没有真正获益。

黄峥认为,电影院现象更符合市场的实际现状。

2.老鼠屎的比『bi』例

电影院现象里,先站起来的那部分人就像是“掉进汤里的一粒屎”,但“汤其实是有自「zi」我净化能力『li』,如江河污水『shui』流入大海,如「ru」果比例很低,其实是ok的。"

黄峥认为,这里面存在一『yi』个比例问题。没「mei」有100%完美的模「mo」型,在一定比例内,系统可以自我净化『hua』,而超过这个比「bi」例,整个系统『tong』就会崩溃。但这个临界点很低,质「zhi」变也许就『jiu』在1%还是5%的区别上。

“比方说一组「zu」人如果「guo」骗子的比例只有1%,那对群「qun」体作无罪推定这个社会是可以高效良性运转的,但有可能这个比『bi』例上升「sheng」到5%、8%,再作无『wu』罪推「tui」定就会把其他人逼向骗子一方,这『zhe』种情况下这个社会就只能作有罪推定,这样一来就是性质「zhi」上的『de』差异了『liao』。两个体系的文化「hua」运转效率『lv』会发生根本性的变『bian』化。”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要防止这1%或5%的老鼠屎掉入「ru」汤里。

解决问题有「you」两个方「fang」式:大范围整肃『su』、渠道价值。

1、大范『fan』围整肃,需要付出『chu』巨大的能量

黄峥举的例子是,

纽约整治公共场所涂鸦『ya』,据说曾经纽约曼哈顿的中央火车站每个都被人涂鸦,为了整「zheng」治这个『ge』,市长花了很大的力气,每天去刷一『yi』墙,别人涂一点,他也刷「shua」全部,连续反反复复很多很多天,涂鸦才逐渐变少,然后变没有。据说新加坡治理随地吐痰也类似,付出了很多「duo」很多倍于破坏者的代价才「cai」扭转了『liao』“风气”,形成良性运营「ying」的体系。

在零售行业「ye」,这其实「shi」对应的是「shi」大规模的打假。

2、渠「qu」道有价值,贵的却好卖

另一种则是利用渠道「dao」,在商业上有「you」个「ge」值得讨论的现象『xiang』是有时候『hou』东西贵「gui」了反而好卖。

查理芒格在他的书里就多次说『shuo』过,“我们在消费品「pin」,商「shang」用软件,硬件「jian」等领域也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这种贵的反而卖的好的现象甚至都「du」有可能是好些领域的主流。”

渠道和服务的增值、信任,减少了系统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虽然违反了经『jing』济学教科书所讲「jiang」的价格『ge』供求线原理「li」,但这类显现非常的多。

当然,听上去有点像京东「dong」直「zhi」营的模『mo』式。

三、供给「gei」和需求,“穷人”和“富人”

很「hen」多人不明『ming』白为何『he』精英范儿的黄峥,会对下沉市场如此感「gan」兴趣。社会价值的追『zhui』求也好,商业机会也好,黄峥看到的,是市场需求『qiu』变化带来的巨大机会,以及“反「fan」向保险”这一理念的尝试。

1.供给和需求

一次和朋友关于『yu』服装「zhuang」生产历史的聊天,让『rang』黄「huang」峥对供给和「he」需求的变化产生了兴趣。

大规模的「de」批量服装生产「chan」是一战的功劳,战争引发的快「kuai」速大规模生产衣「yi」服的需求『qiu』,催生了今「jin」天的尺码标准。这背后,其实是需求端超级应用场景的出现。

黄峥总结了需求的三类变革:

①第一类「lei」变革源自人类的贪婪和追求「qiu」,满足的是更快、更多、更好『hao』、更美。这「zhe」种需求一直存在,当一「yi」种贪『tan』婪被满足,另一个『ge』贪婪又会出现,比「bi」如飞机满足了人们想飞的需求。

②第二「er」类是新的应用场景出现,比如「ru」一战中对标准化服『fu』装的大规模需求。

③第三类是需求的收集变革,比如LBS的出现。

黄峥看来『lai』,新的大规模「mo」场景不常见『jian』,人类的追求一直存在「zai」,但是需求的收集变革『ge』,正当「dang」时,且存在“大『da』量的可能性拿时间和空间的的统一来『lai』换取整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原有的电子商务只解决了信息「xi」化,竞争的激烈让工厂的生产和市场脱节严重”,黄峥看「kan」到的是需求『qiu』的新可能,对供给的改变『bian』,“需求是拉动供给的牛「niu」鼻子”。

“假设能让前端消『xiao』费者多一点耐心及和其他人协调的愿望,放弃一部分所见即所得、现在马「ma」上要的冲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利用人和人推荐、人和人之「zhi」间关系、兴趣的相似点,做人以群分的归『gui』并,把每个人个性化的「de」需「xu」求归集「ji」成有一定时间富裕度的「de」计划性需求。”

这样『yang』来看,拼多多的社交元素,需求端是根「gen」,社交『jiao』只是手段。

2.“穷人”和「he」“富人”

在黄峥的眼「yan」里,穷人「ren」最宝贵的资产是“意「yi」愿”。

巴菲特的保险帝国也给了黄峥启发,不同的是,黄峥思考的是反「fan」向保险的可能。

保险的商业形态中,“富人”有『you』资本、“钱多”,因此抗风险能「neng」力强;“穷人”“钱少”抗风险能力弱,“穷人”需要向“富人”购买抗风险能力。而『er』结果是『shi』,保险进一步促「cu」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

巴菲特是通「tong」过投资赚钱,再将钱捐给盖茨,让『rang』盖茨去进「jin」行财富的重新分配,这『zhe』是黄峥「」认为巴菲「fei」特最潇洒的地方。而黄『huang』峥想把金钱的这个流动直接倒过来。这也是黄峥『』早期的『de』认知的一个体「ti」现「xian」,钱『qian』是工具,不是目的,黄峥想的,是「shi」用这个工具,做点什么。

反向保险「xian」的理念,是“穷人”将自己最宝贵的购买意愿和规划卖给“富人”,从而降『jiang』低“富人”的生产『chan』风险,而让“钱”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ren』向穷人回流的「de」循环。这里的“穷人『ren』”和“富人”指的是弱势的消费者和相对强势的生产者『zhe』,而『er』“钱”指的是部分的让『rang』价、折扣『kou』,“反向保险”是生产的确定『ding』性『xing』。

这就是拼多多「duo」的C2M反向定制。

四、关于『yu』价值

可能是因为和巴菲特的理念相通,黄峥偏『pian』爱罗素的《幸福之路》,他『ta』自己总结了这本书『shu』的三个道理:

①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zuo』理「li」性『xing』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nian』指引自己的行『xing』动。

②要把对成就一『yi』个无限『xian』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dui』外「wai」部客观事物的兴趣。

③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会放弃。

其中的两个关键「jian」词是“理性”和「he」“常识”。

2006年,段永平『ping』以62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巴『ba』菲特的午餐,在和巴菲特共进午「wu」餐时,段永平特意带上了年仅26岁的『de』黄峥『』。黄峥也因此受『shou』益匪浅,在商业、资本等的思考上,都『du』有着巴菲特的影子。创业如『ru』投资,投资如创业,但都围绕着常识、长期、价值,这「zhe」是黄峥为数不多的「de」公开采访中提到最「zui」多的。

在价值『zhi』的理念上,黄峥看重的是:方向、复利、可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辩证转化。这『zhe』4个方面关乎资产『chan』,也关乎人。

1.方向

“很『hen』多一『yi』般的人,在『zai』金融行业赚了『liao』不少钱,也见过好些很聪明优秀的人在不好『hao』的行『xing』业里苦「ku」苦挣扎。在创业的路上很多时候也如投资,选择比努力重要。”巴「ba」菲特的这段话对黄峥的触动很大。

而对黄「huang」峥来说,他的选择是,正确而难的事。

正确在于,创业『ye』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mo』式『shi』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da」一部分结果。不是所「suo」有的模式都是通的,因此要花大量时间去研「yan」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研「yan」究这「zhe」个生意模式的细节,然后再去想如何把事做正确。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远比在不正确的方向「xiang」上『shang』狂奔要好。

难在于,如果一个业务特别「bie」容易做,也『ye』不需要付出大的代价,往往不是长期带来大量现金流「liu」的好业务。好的决定往往是艰难的,需要付出痛的代价的。用一「yi」个合理的价钱(代价)去买好公司,而不是花时『shi』间去捡烟蒂(价格便宜,有些残余价『jia』值的「de」、但往往「wang」不那么好的公『gong』司)。

一个好的「de」公司应该去花力「li」气去解『jie』决/克服那「na」些正确又难「nan」的问题,而不「bu」是四处『chu』捡一大堆「dui」芝麻(四处捡芝麻的心态往往是连芝「zhi」麻都捡不到的,这和积小胜为大胜是完全两码事)。

“投『tou』资另一个和价钱相关的点是看这个dealinloss是否是整体上可以「yi」承受的。这个用创业的角『jiao』度去看『kan』会更具「ju」象,即投入一个事业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把自己搞死『si』,活着是创业的第一要务。同时往往又要以另一个角度来评估,即能不能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投『tou』入去『qu』赢。”

在巴菲特的理念里是投资,是价钱,对黄峥来说就是创业需要付出的代价。

2.复利

巴菲特『te』是『shi』长期价值主义,看重复利是其投资的『de』诀窍「qiao」。段永平是「shi」巴「ba」菲特『te』的信徒,又是黄峥的『de』人生导师。

从这两个人身上,黄峥都得到过同一个道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其实平常人很难有平常心。

“在正确的道路上前「qian」行哪怕慢一点,犹如投『tou』资中的复利「li」连续20年20%的年回报「bao」是很厉「li」害的,远比『bi』今年涨100%明年跌50%来得收益高。”

3.可靠

“如果你把你的每一个同学当做『zuo』一个公『gong』司,然后你要把自己当『dang』前所有「you」的钱投「tou」给一个“他”,占5%,你「ni」会选哪一个?往往你不会选最聪明的或是「shi」能力最强的,而往往你会选最可信赖的。”这『zhe』是巴菲特和盖茨在某次和MBA同学的对话中问台下的同学一个话题。

巴菲『fei』特将投资看做是买partofthecompany,把『ba』founder、CEO当成『cheng』自己未来的『de』合伙人,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们『men』长期在一起做一些事。如果这个创始人、CEO的人品或者文化让你长期合作感到难受「shou」,那最好『hao』第一天就别买「mai」。

黄「huang」峥认为『wei』创「chuang」业『ye』也一样,“我们『men』要「yao」的是可信任的长期搭档『dang』,而不是看似能力很强却『que』永远不知道他会不会背后捅刀的人。如果你感觉一个人长期并不适合团队,但有一时之『zhi』用,这样的同事『shi』招进『jin』来往往『wang』令自己后『hou』悔,如『ru』果这「zhe」个不合适『shi』的人是合伙人,那就不光『guang』是「shi」后『hou』悔,而是『shi』后悔莫及了。”

4.资「zi」产与「yu」费用

“如果费用都变成了可增「zeng」值资『zi』产,那估计我们的CFO、投资人都要笑得睡不着「zhuo」了『liao』。”

黄峥认为资「zi」产『chan』只有价格,没有浪费,费用的浪费很可恶,往往还会起负面作用。资产和『he』费『fei』用的『de』区别在于,随着时间流逝、对加『jia』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zi」产”,那些时「shi」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

“如「ru」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得去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xi」哪些是资产(asset)哪些是费用(cost),但有意思的『de』是很多时候投资的时候,对这样重大的、差异的分辨又往「wang」往「wang」是草率且权重远远不足的。”

2018年的夏天,拼多多大手笔投入世界杯广告导致营销费用剧增。黄峥解「jie」释到,花很『hen』多钱做品牌广告,从管理层角度来讲『jiang』觉得这是一个长期投资,这是一个长期『qi』潜移「yi」默化的『de』过程。如果持续花这个钱两三「san」年以后,拼多多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就会『hui』变成一个信誉度比较高「gao」的一个品牌。相当于『yu』你买一块无形资产,但是在财务报表上,它『ta』只能作为营销费用。

人「ren」员『yuan』的增配和管『guan』理,竞争的加剧,拼多多上市后,需『xu』要面对的『de』问「wen」题越来越多。如今,拼多多的新农货和新品「pin」牌「pai」计划正在推进,阿里「li」和京东也开始在这两方面和拼多「duo」多正面交锋。而黄峥的list中,写「xie」到C2M戛「」然而止,恰恰缺少了关于公司管理的《政委、组织『zhi』及『ji』组织工作》、关于阿里「li」、京东、拼多多激烈竞争的《达尔文之同种竞争最激烈》、关于新农货的《农「nong」产品「pin」的工业化革命是「shi」否能被跳跃》、关于新品牌计划的《革命往往在交『jiao』接处发生》,以及关于电商终局『ju』的《胜利的「de」不同,歼灭战和击溃战》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renshenglvtu/1333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