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旅途/正文

佛教:人生的苦从何处来?

 2023年01月15日  阅读 100  评论 0

摘要:这一切苦从哪里来?世事求苦果,不过名和利。修行人要正确理解这个“苦”的来处,也要明白它的去向。利,也是一种苦说到利,最具代表性,普遍为人所求的当然是钱。假如好事若能够诚然放下的话,痛苦就会转化。苦尽甘来终有日,喜悲流转亦有时。苦与甜之间,本来无一物,无染着,无分别。

苦从何来「lai」

佛说:“人生本苦。”这一「yi」切苦从哪里来?苦是果,这个果『guo』是从因来的,原因是“集”来的。集是集中,是你自己累劫以来自己抓来的,就是你自『zi』己集进来的。

佛经一句话: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

“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世事求苦「ku」果,不过名和利。人生的遭遇,成功与失败,吉、凶、祸、福,都有它的原因,真有智「zhi」慧的人,要知道它的原因,不需要烦恼,不需要忧愁『chou』。

佛教:人生的苦『ku』从何处来『lai』? - NO.1

修行人要正确理解『jie』这个“苦”的来处,也要明白它的去向。人因为自己所种“因”的原因,有『you』下根和上智两种,然而成佛之法没有两种,只『zhi』是众生的愚「yu」迷「mi」和开悟『wu』有异,见性『xing』成佛有快慢之别。愚「yu」迷则感觉苦,开悟则欢喜。

孟子亦说:“有天爵者「zhe」,有人爵者。”天爵就是名气。不管任何一种“名”,如果太高了,不符合实际,对于此人『ren』的『de』人生与福祉,就『jiu』会发生「sheng」非常大的障碍,如“誉满天下,谤亦随之「zhi」”,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人生的苦从何处来? - NO.2

幸「xing」福于『yu』心,苦则不在,

看到自己『ji』的错「cuo」误,是一种自律;让「rang」自己不断提升,是一种胸怀;时刻为别人着想,认识到自己『ji』的错误是一种美『mei』德『de』;让彼此之间的心更近,是一「yi」种修为。真修「xiu」行人只见自己的错误,不见别人的过错,自净其意,长养『yang』身心。心中满足,则不会痛苦。

幸福的人,生活里『li』不是没有不堪和琐碎,不是没有疲惫和失望,而是不「bu」管生活给了多大的泥沼,也「ye」要让生命拔「ba」腿出『chu』来,也要「yao」在心中修篱种菊,怡养内在的『de』优雅和高贵。

幸福『fu』是『shi』一种自我剥离的「de」能力,以及自我生成『cheng』的能力。善于「yu」把握人生的机遇,并「bing」且把它转化成自己的『de』机遇,让自己变成优秀「xiu」的人。

善于捕捉健康的元素,并且『qie』把它转化成「cheng」自己「ji」的幸福,这个时候心中就不会有“苦”的概念,你「ni」就会成为富有的「de」人。

借别人的智慧,完善自己;利益他人,精益『yi』求精;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佛教:人生的苦从何处来? - NO.3

爱与苦也是转『zhuan』化的

爱情,通常是因为欣赏而开『kai』始「shi」,因心动而相恋,因离不开而「er」结婚,但爱更需要宽容、习惯和适「shi」应才能携手一生,否则会痛苦难耐。当「dang」爱情「qing」到了一定的『de』时候,便会逐『zhu』渐视对方「fang」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fen』。

只有亲情才是我们从生下来「lai」开始就注定的,别无选择,并且赋予责任。激情虽然美『mei』丽「li」但是短暂,唯有亲情『qing』,长久、安然。

随喜是治疗妒『du』忌心的妙药。在他人得「de」到快乐时,若你为他心生欢喜,你就会「hui」被他「ta」的『de』快乐所熏染。

单单去祈求厄运消失并无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tong』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这些『xie』果报的言行。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种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苍祈求保佑;如果你做的不是善行「xing」,怎样祈求也没有什么用处,你还会在一种痛「tong」苦之中。

佛教:人生的苦从何处来? - NO.4

求福,也「ye」是一种苦

我们习惯于求福,却不知:福不是求「qiu」来『lai』的。当「dang」你执着于向「xiang」外苛求福「fu」报时,你就会陷入「ru」无明的痛苦『ku』中,这种痛苦不断障碍你的智慧,让你迷惑颠倒。

为什么这样呢?当你的方法和方向错『cuo』了的时『shi』候你越努力,会让你离目标更远『yuan』。

这个时候你『ni』应该停下来修正自己的『de』目标,看看自己的方向和方法是不是错了。

因为福报不是求来的,福报是修来的,怎『zen』么修「xiu」福「fu」报呢?你要断恶修善,去求:仁义『yi』道德「de」。

这是什么「me」?这是在种“福因”,想要离苦得乐,就要「yao」断诸恶。一切苦『ku』乐福祸,都取「qu」决于你自己。

佛教「jiao」:人生的苦从何处来? - NO.5

利,也是一种苦『ku』

说到利,最具代表性,普遍为人所『suo』求的当「dang」然是钱。人人都想发财,钱越多越好。

但是作为『wei』一名世间人,要知道适「shi」可而止,处富贵中时『shi』,不以财富而伤害自己。钱多了『liao』是累赘,不能如法利用,就会增加自己的灾祸「huo」。

白居易「yi」说“利是身灾”。人的钱多了,烦恼更大『da』,钱与烦恼,如形之与影,且大小成正比。

相『xiang』反地,人在贫贱中,就要为生「sheng」活而赚钱,可也不能过分地贪求,所谓“人为『wei』财死”,过分的贪求,过分地劳累『lei』,同样会损害身体的健康「kang」,而危及生命。

利,本身没有苦,是我们追『zhui』求的过程『cheng』中产生了苦。

佛教:人生的苦「ku」从何处来? - NO.6

苦和乐是一体「ti」的,这才是苦、乐的本质

实际上,痛『tong』苦和喜悦是一『yi』体的「de」两面而已「yi」,一个是手背,一个是手心。

假如『ru』好事『shi』若『ruo』能够诚然放『fang』下的话,痛苦就会转化。如果碰到烦『fan』恼、痛苦、逆境的『de』时候,被外境所困,碰到「dao」好事能转誉他人,或许也是很难做到的「de」。

佛教:人「ren」生的『de』苦从何处『chu』来? - NO.7

苦尽甘来终有日,喜悲流转「zhuan」亦『yi』有时。

苦尽甘来,既然苦「ku」有尽头,那『na』么甜也会『hui』等期。谁能在『zai』一生当中一『yi』味地甜呢?

有「you」人可能『neng』知道我们吃的“甜瓜”,在未成熟之时都是苦的,只『zhi』有成熟「shu」后「hou」才变成甜的,我们人生如『ru』是。都存在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苦『ku』和甜是一体的转化。

所以,佛说:无常。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我们『men』的『de』人生就是: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bie」离。这都是必然的道理,是大原则。

苦亦不是苦,因为它会甜;甜亦非『fei』所甜,甜过「guo」便『bian』是苦。要是苦放下就好『hao』,要是甜拿起便是。

苦与『yu』甜之间,本来无一物,无染着,无分别。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renshenglvtu/1748.html

标签: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