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hua」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养正堂开示
上次的主题是「shi」人生观,说到最后,不外乎『hu』就是为人和『he』处「chu」事。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人生『sheng』观和明确的人生『sheng』定位之后,应该如何去行呢?
一个出家人处『chu』事不到位是可以理解「jie」的,但做人不到位是不能接受『shou』的。比「bi」如「ru」很多出家人不会「hui」处事,最后不外乎说:“我在寺庙里呆久了「liao」,不了解社会,所「suo」以不会处事。”但是不「bu」会「hui」做人,谁都不能理「li」解。因『yin』为出家人是人天师表,是教信徒如何为人、如『ru』何处「chu」事的。为什么很多『duo』世间「jian」人相『xiang』信出家人为人处事「shi」的观点和方式是正确的呢?
出家人在世人眼里是人天师表,就像国外的牧师一样。从古至今,很『hen』多得道高僧都表现出了人天师表的风范和气质。所以当在家人出现生「sheng」理上的疾「ji」病或心理上的问题时,都『du』会想到找个出家人倾「qing」述,寻求解决的方法。他们相信出家人能为他们解除烦忧,引导他们『men』树立『li』正确的人生「sheng」观。其「qi」次「ci」,找出家人倾诉相对而言有种安全感,因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shi」现在透视佛门中的种种现象,在家人对出家人的期望值已经降低了许多。
自古,出家人『ren』就是人天师『shi』表,是在『zai』家人的表率,拥「yong」有智慧和正确的人生观。可是现在「zai」好『hao』多出家人都是迷迷糊糊的「de」,连人『ren』生『sheng』观都没『mei』有『you』。如果出家人确『que』定了自己的『de』人生观「guan」,就会知道『dao』如何取舍『she』,就能清楚地给『gei』自己定位「wei」,并『bing』用『yong』合理的方法和途径去实践自己的人生观,实现心『xin』中『zhong』的愿望。
很多「duo」信徒请出家人为他们指点迷津『jin』,而出家人多是让他们拜佛「fo」、诵经,叫他们看破、放下。这样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并不是圆满究竟的答案。一个「ge」人之所以迷茫,是『shi』因为没有『you』树立正「zheng」确的人生观「guan」,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确立,经过多年的努力,愿「yuan」望怎么可能不「bu」实现呢『ne』?有些人刚出家时雄「xiong」心万『wan』丈,要成佛,要「yao」为道为法捐躯「qu」。到了僧团后,三『san』年五『wu』年下来,道「dao」心就渐渐退『tui』失『shi』了。为什么出家三五『wu』年后道心会退失呢?
我们的人生观、价『jia』值取向会随着年『nian』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得清晰明了,会逐渐改变「bian」、逐步完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在『zai』不「bu」同的领域里发展,会有不同的感受「shou」和不同的思想观念。所以成『cheng』年后的人生观与青少年时期相比,会有很大的不同和改变。
佛教讲『jiang』一切都是无『wu』常的。当初的想法是对的,今天的观点也是对的,明天的观点还是对的。昨天他对你好是真心的,今天他对你不好也有他的「de」道『dao』理。你不能因为『wei』今天「tian」他对你不好而否定了他昨天对你的好。
如『ru』果你有这样的无常观,那么昨天是朋友,今「jin」天不是朋友,你也就能接受了。但是现实生活「huo」中,更多的人会因为今天不是朋友,而「er」把昨天是朋友「you」的事实否定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透彻的人生观,是否悟透了人生「sheng」,世间万事万物皆无「wu」常,更何况「kuang」我们的念头,更是『shi』无常。
有时我们今天决定了一件事,睡「shui」了一个晚上,思想突然产生变化,便否定了昨天的「de」方案。如果你是个务实的人,就会坚决改变昨『zuo』天的方案,大胆地对朋友道歉:“我昨晚和家人商量后又考虑『lv』了一晚上,觉得「de」我『wo』们的『de』协议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到位,希望能重新签订协「xie」议,请『qing』你原谅。”而务虚『xu』的人明知道昨天签的协议不完善、有「you」漏洞,还是「shi」将错就错,不「bu」敢向别人承认「ren」自己错了,他会打「da」肿脸『lian』充胖子。
这「zhe」种情况在我们中国人身上「shang」体现得尤为「wei」明显「xian」,因为中国人特别注重体面、脸面和情面。这「zhe」“三碗面『mian』”害死人,有「you」时『shi』候成功是因为这“三「san」碗面”,失败也是因为这“三碗面”。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个悟道的人会超越这“三碗面”。
今「jin」天发现了昨「zuo」天「tian」的错误,他会敢于承认,有勇气去面对和纠『jiu』正,不会回避,在需「xu」要拒绝『jue』、需要说不的时「shi」候,他会毅然『ran』拒绝「jue」,敢于说不。只有不成熟的人才会碍于情面『mian』,觉得不好意思开口拒绝,不敢说不。这种人把面子看得太重「zhong」,也就是我执太重,太把自「zi」己当个东西了。
实际上一个人是好是坏,有没有价『jia』值,不是自己给自己定位,而是由他人、后人给自己定位。所以我要告诉东华寺的出家人,你是不是大师,有没『mei』有开悟,有没有修为和能力,不「bu」是你自己说了算,是社会上『shang』的人,是后『hou』人给你定位。那么「me」,他们根据什么来给你定位呢?
TZ:为人处事、对社会的贡献。
师:对了!就是看你的为人处事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你的业『ye』绩。一个人的价值「zhi」和能力必须有一『yi』个载体、一个舞台才能展『zhan』现「xian」和「he」发挥。就像一个出色的演「yan」员需要一个「ge」好『hao』的舞台展示自己一样。
有钱,按有钱的方法为人处事;没钱,按『an』没钱的方法『fa』为人「ren」处事,不能因为没钱就不做事了。有一种『zhong』人「ren」做「zuo」事就直接做事『shi』,在做成一两单生意赚了钱之后,再租写字楼,买办公设备,招聘员工。
有一种人是先租好写字楼,招好员工,配好设备,才开始跑『pao』业务做生意。结『jie』果半年下来一单业务也没做成,一年后公司开不下去了,今天辞掉「diao」一个员工,明『ming』天再辞掉一个……最后连写字楼也租「zu」不下去了,只好把「ba」自己也辞了,变成一个皮包公司,把公司的手续「xu」证件放在皮包里去跑业务。再坚持一两年「nian」,连审计「ji」的钱也没有了,只好关门大吉。
这两「liang」种做事风格的人在生活中很普『pu』遍、很有代表性。将来你们出去创业会「hui」采用哪种方式呢?那『na』就看『kan』你「ni」是属于哪种类「lei」型的人。有迎着困『kun』难而上的人,也有遇「yu」到困难就逃避的人。遇到困难就逃避在社会上很正常,但『dan』发生在我「wo」们和尚身上『shang』就不正常了。和尚『shang』有这样的心态就『jiu』不是好和尚。因为没有「you」按和尚『shang』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没『mei』有按和尚的人生「sheng」观来要『yao』求自己,还在按世间人的观念为人处事。和尚是人天师表「biao」、世间楷「kai」模,要用佛的理念来树立「li」自己的人生观。如果以世间人的人生观作为行事标准,就不「bu」是和尚了。
万行是东华寺的「de」接待员,真正的小和尚,谁来了我都高高兴兴地跑去迎接。结果你会说什么:这个万行『xing』哪有一点大『da』师的派头?来个「ge」人就客「ke」客气气地接待,陪吃饭、陪喝茶,这个大师也当得太失败了!怎么「me」那么看不开、放不下呢?有些信「xin」徒问我:“你每天「tian」都要接待信徒,那么忙,烦不烦呀?”“其他和尚中午都休息了,你「ni」也『ye』没得休息,有些人三更半夜来「lai」了,你还要把他『ta』们安『an』排好了『liao』才休息,长期这样,你身体受得了吗?”
万行是这样回答的:大师不做这些事,还能做什么事呢?能做这些事「shi」的才是大师。他们不做是因为他们不是大师。有的人听了很「hen」惊讶,有的人很佩服,有的人很理解。现在谁问我,我都这样回答。每天陪信徒泡茶「cha」、聊天,碰到『dao』缘分『fen』好的『de』还能帮他们「men」答疑解惑、指点迷「mi」津,我感到『dao』很幸福。每个月都要接『jie』待好『hao』几千人。
实际上我也曾经愤怒过、厌倦过、抱怨过、挣扎过、逃避过,但很快就突破了。刚开始接待的人,几天脑子里都『du』挥之不『bu』去。现在无论接待多少人,转身就放下了。过段时间再见面时,我会回忆起你曾经来过「guo」。但是如果没人提起「qi」你「ni」,我脑袋里就不「bu」会再浮现『xian』。现在是日见百人,心无一人。过去是日见多少人,晚上就浮现多少人。后来我「wo」想『xiang』:这「zhe」不是很「hen」好的修炼方「fang」法吗?出家人不是讲“无事于心,无心于事,用之则有,舍之则无”吗?
可「ke」是很多出『chu』家人碰到这种状况『kuang』,都是烦恼、抱怨、躲避。实际上遇到这种状况「kuang」,你能不烦恼『nao』、不抱怨、不躲避,坚持去面对,你就成就了。世间人与你『ni』素不相识,没有从你身上受益,凭什么称你为师父,并把最『zui』隐私的事情告诉你呢?为什么他们会千里万里奔着我们而来呢?
多数人都不『bu』是为修行而来。他们对你的学问有多高,禅定功夫有多深并无兴趣「qu」。他们『men』不需要这「zhe」些『xie』,觉得这些东西太深「shen」了。他们是带着生活中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困惑『huo』而来。因为他们信任我们、认可我们,相信从我们身上能得到圆满『man』的答复和『he』指点。如『ru』果你不『bu』知道如何处事,如何处理那些关系,怎么为他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jin』呢?
作为师父,无论他们问「wen」生活中的什么问题『ti』,你都必须给「gei」予正确的回答,教他们如何做『zuo』人,如『ru』何对待和处理事情。比『bi』如,如何做子女,如何做父母,身为媳『xi』妇怎么与公公婆「po」婆融洽相处,作为公公婆婆『po』怎么处理好与媳妇的关系……这些角色的道理你都必须懂。在家人可以迷失方向,出家人『ren』任何时候都「du」不能迷失方『fang』向,不仅不能迷失,还要「yao」帮助来到你『ni』面前的在家人找到方向,让他们『men』糊涂地来,清醒地去,满载而归。
今天我在微博上『shang』写了一句话:我是人,但我有佛的「de」品质;我是佛,但我『wo』还『huan』有人情味。我想问『wen』问大家:成佛之后会在哪里?佛在天上有没有价值?
答:成佛「fo」之后是『shi』和众生在「zai」一起。佛『fo』的价『jia』值是建立在度众生『sheng』的基础上,在天上体现不出佛的价『jia』值。
师:常听人说某某『mou』人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很有身价,那是因为他为『wei』这「zhe」个社会作了很多贡献,大家敬重他。所以佛法把娑婆世界,把人世间称为器世间。什么叫器『qi』世间?我曾经给你们解释过。
PX:因为它是真实的「de」,实实在在的。
师:这是一「yi」个物质世界。这个社会是以你所作的物质贡献来衡量你『ni』的价「jia」值。即便你作的是「shi」精神上的贡献,它也是按『an』物质的标准来衡量你。古人以立功、立德、立言来衡量你的价值,我问『wen』问大家你们想立什『shi』么?想留下什么给后人?
HY:立言。
师:这是你的人生取向。要立言就要好好读『du』书,否则没有思想,没有感受,怎么立言呢?就像我刚开始写微博的时候是觉得好奇好玩,后来觉得烦了,偶尔没写,信徒「tu」就会盯着你问『wen』:今天为什「shi」么没写?写晚了他们也会催。
在此期间我也经历了思想和心态上的转变「bian」:从「cong」刚开始的好玩,到后来不想「xiang」写,再到后来很轻『qing』松地写。每天凌「ling」晨都利用点滴时间「jian」写『xie』一两句内心的感受和感悟。有时候我们做好事没人『ren』会注意,一旦做错写错就会有很多人来攻击你。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bu」出门,坏事「shi」传千里。实际『ji』上整个人类都是如此。所以做『zuo』任何「he」事情都要谨『jin』慎,三思而后行『xing』,写每一个字都要再三斟酌『zhuo』。
仔细想想,这「zhe」些『xie』批评你、攻击你的人都是菩萨,是『shi』你的增上缘,是他们成就了你「ni」。如果没这些人,你会注意「yi」自『zi』己『ji』的言行举止吗?
在『zai』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做事情,刚开始都是好奇,到「dao」最后往往『wang』会变成无奈。当发现自己扛不动时,有的人就开始抱怨、逃『tao』避了,有的『de』人会转『zhuan』变观念迎难而上。由于你面对了、突破『po』了,你就超越了、提升『sheng』了,原来的困难对你而言变成了不起眼的小事。因为你的能力增强了,视野开阔了,站的角度更高「gao」了,再做『zuo』同样的事情就会觉得很轻松。于是你「ni」就过了抱怨期,接下来就「jiu」是轻松,再做类似的事情就是好玩了。当有人问你在干什「shi」么时,你会说:“没干什么,在玩呢。”
凡是成功的人都懂得如何在他「ta」的领域里玩,玩是人生的最「zui」高境界。这个“玩”不是游手好闲,一『yi』事无成,而是得心应手,游「you」刃有「you」余。所以「yi」明明「ming」在做事『shi』,却跟人说:“我在玩。”他的确是在玩,玩这件事,因为没有任何难度和压力。这时候他已经突破了第二个阶段。
人做任何事,大到管理一个国家,小到『dao』经营一个家庭,当达到玩的境界时,想立功就立功,想「xiang」立德就立德,想立言「yan」就立言。如果处于第「di」二阶段「duan」,想立什么都是妄谈空谈。而第一个阶段什么都不必谈。可『ke』是,又有几「ji」人能熬过第二阶段呢?一个人要成长成熟为社会作贡『gong』献,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
如果你适「shi」应不「bu」了这个烦的『de』阶「jie」段,不『bu』干了,以『yi』后做别的事也会经历这个阶段,你一样会突破不了。如果你「ni」突破了,考验过关了,以后再经历这个阶段,刹那间就过去了。所以说你做一件事就等于做一百件事。因为做一百件事经历的喜怒哀乐跟做一件事一样。大到国家大事「shi」,小「xiao」到家庭问题、个人『ren』的情感世界,都在牵动「dong」着我们的「de」喜怒哀『ai』乐、七情六欲。
如果这些『xie』过关了,面『mian』对『dui』任何『he』事情都能迎『ying』刃而解。虽然事情不『bu』一样「yang」,但性质「zhi」是一样的;虽然对待和处理的方式方「fang」法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你『ni』在一『yi』件『jian』事情上突破了,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突破;你在一个领域突破了,在所有的领域都能突破。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再说:“我是和尚,不懂得『de』俗人的『de』事。”咋一『yi』听,似乎有道理,其实不然。
什么是俗人的「de」事?什『shi』么是圣人的事?俗人做「zuo」事升『sheng』华了,没有私心,只为利他而做,就是圣人。你有圣人的思想境界「jie」,但不做事,谁也「ye」不「bu」会恭敬你。为什么众生都『du』崇拜观音菩萨?因为她千处祈求千处应。你有佛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的胸怀,遇事能尽『jin』自己最大的「de」能『neng』力去做,即便能力不足,也足以受人尊敬。观『guan』音菩萨也不『bu』可能满足所有众生的需求。
大家说说如何才『cai』能实现自「zi」己的愿望?
答:转变心态。
师『shi』:转变心态就能满足愿望?什么『me』是心态?说到底就是你的人生观。如果一二三不谈,就直接谈四「si」——心『xin』态、为人处事,你「ni」的人生观一「yi」定是「shi」虚『xu』的,只是一个方向。尽管你『ni』的定位「wei」很高,但不过是空中楼阁。只有通过坚持「chi」不懈的无我奉「feng」献,你『ni』的人生才有价值「zhi」和意义,你的人『ren』生定位「wei」和取向才是正确的,你的愿望『wang』才会实现。
HF和我「wo」说过好几次『ci』他很烦。我心想:还不错,知道『dao』操心了,会操心才会烦。我知道东华寺有几个小和尚有些小烦恼。实际上这些小烦恼算得了什『shi』么?我都经历过。什么是成功的人?成功的人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始终不「bu」气馁、不放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cheng』功。
人有「you」烦恼意味着什么「me」?意味着进步。有「you」烦恼说明眼睛「jing」会「hui」观察了『liao』,头「tou」脑会思考了,心里在挑担子了。学会负「fu」责任,进入角「jiao」色、进入状态了。如「ru」果没有「you」进入「ru」状态,袖手旁观『guan』,发生的事情都觉得与己无关,就不会有烦恼。但是『shi』,只要突破了烦『fan』恼,接「jie」下来就是喜「xi」悦,做事『shi』就娴熟,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就是在玩了。
所以有大烦恼就会有大『da』开悟,没有烦恼是不可能开悟的。出家人难得碰到事情,碰「peng」上了不要抱怨,要调整心态,心平气和地面对,境界再高一点就欢喜「xi」奉行。遇事不愿意面『mian』对,说一千个理由一「yi」万个理由,无非就「jiu」是『shi』“我不适『shi』应,我『wo』不喜欢,我受不了……”这些『xie』都是我『wo』执的体现『xian』。遇「yu」事,只「zhi」要勇敢地『di』面对,我执「zhi」就「jiu」突破了。
做人,哪『na』有不做事的道理?只要活着就应该做事,借事修炼,借事检验自己的这颗心。人离开了事是无法验心『xin』,无法成『cheng』长的。只有借「jie」助事『shi』情才知道自己达到『dao』了什么高度、什么境界,才能让自己成长。所以在武侠故事中,一个大侠遇到另一个大侠会非常『chang』高『gao』兴,因为终于有机会切磋武艺了。一个侠客艺不如人,输『shu』了并不悲「bei」哀,悲哀的是没有机会出手。
所以我一直『zhi』提倡一种理念:不会做事是你没有经验,能「neng」力不足,有事『shi』不去「qu」做「zuo」是你心态有问题。不『bu』会做事,做不好『hao』事,是能力「li」有限,我不怪你,不会说你,是我没有给你舞台,让『rang』你锻炼的机会太少「shao」了。但是「shi」有事不去做,我就要骂你了。
为什「shi」么『me』日常生活中有两「liang」种人,一种是高兴地接「jie」受事『shi』、面对事、处理事,然后「hou」放下事;另一种是有「you」事就抱怨、烦『fan』恼、躲避,找「zhao」一大推理由证明此事与他无「wu」关,没办好是别人『ren』的原因呢?生而为人,无事可做,没有机会做事「shi」,是「shi」很可悲的。活了一辈子都不做事,不是空耗光阴,虚度人生吗?
有些出家人说「shuo」他「ta」不做事是在修炼。离开「kai」了人和事,你能修炼什么?你说修定力,定力是心的定力,没有接触人和事,怎么检验你的定力『li』?一坐几『ji』个小『xiao』时,是心在坐还是身在坐?
HZ:师父当初闭关时,是身在「zai」坐还是心在坐?(众笑)
师『shi』:(笑)你先回『hui』答我的问题。
HZ:身心都在坐。
师:可是很多人身『shen』坐在这里,心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啊?无论「lun」如何,领导让你做事,说明他相信『xin』你能把事情做好,你能把关。领导相『xiang』信你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相信「xin」你的能『neng』力,二是相信你『ni』的人品、你的忠诚「cheng」,相信『xin』你不会把事情搞砸了,不会出卖他。
做事就是在展现自己的能『neng』力和人『ren』品。能力『li』容易体现、展现出来,但人品则需『xu』要通「tong」过事情来检验和证明。人「ren」最大的悲哀是没有人信任你,最大的『de』成功『gong』是别人都「du」信任你。一个人到哪里『li』很快就让领导信任你「ni」,不提防「fang」你,你就成「cheng」功了。能让领导很快相信你、接受你,就是你的能力。
所以「yi」领导吩「fen」咐你做一件事,你找「zhao」一千个『ge』理由说干不了『liao』,不如找一个理由「you」做好给他看。领导让你负责这件事,是让你去解决问题。假如没有问『wen』题、没有「you」困难,派你去干什么?派你去享『xiang』福吗?也许现代人的心态是这样:领导很信任我、很关「guan」照我,所以派我去『qu』没有困「kun」难的部门,让我去「qu」享福、捞油水。
但君子不这样想。过去的武将越是有困难越要争当先锋。没有困难,你派我去是对我的羞辱;越『yue』有困「kun」难,越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你派我去,越是对我的「de」信任。我会不『bu』惜代价,绝对不辱使命,给领导一个满『man』意的答「da」案。
历史上有『you』很多这样的情况:大帅派先锋官出征『zheng』,往「wang」往都是派他最信任、能力最强『qiang』的人。为什『shi』么这种人「ren」不怕危险,甘当「dang」先锋呢?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以及不畏惧任何困难、危险的勇气和魄「po」力。为了「liao」自己的理想,为了「liao」自『zi』己的「de」信『xin』念『nian』,他『ta』们可以『yi』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完全置生「sheng」死『si』于度外「wai」。而且他们都是最骁「」勇善战「zhan」的人。所以,在危难「nan」关头、千钧一发的时『shi』刻,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和『he』能力。一「yi」个人的「de」价值『zhi』往往『wang』也是在这个时候最容易体现出来。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今「jin」年我们东『dong』华『hua』寺的一个出家师出去建寺庙『miao』,最近给我发信息说他很艰难,要我过去帮他。我过了一个星期才给他回信息。回得太快了,他体会不到建寺的酸甜『tian』苦辣;回『hui』得太晚了,怕「pa」他「ta」熬「ao」不住。他「ta」才去两个月就开始烦了。我在这里十年,期间「jian」欢喜『xi』过、烦恼过、忧愁过、抱怨过,甚至动过嗔心,哭天『tian』骂娘都有过,但是我咬「yao」着牙坚持走到了今天。
这「zhe」个世界「jie」谁都不欠谁的。缘「yuan」聚,大家走在一起;缘散,彼此分道扬镳。所以「yi」大『da』家以后出去开山,人家帮「bang」你,是因为与你有缘,觉得你有能『neng』力,人「ren」品好,有愿力,值得帮「bang」,你要感恩;人家不帮你,你也『ye』不要埋怨、抱「bao」怨,要在自己「ji」身上找原因。
东『dong』华寺是『shi』2006年的『de』9月开工的,开工时我手上只有八十万『wan』,一下进来『lai』八个施工队,500多人『ren』在这个山「shan」谷里同时开工。当时其他人都担心:这么多人「ren」,万一停工了怎么办?我『wo』对他们说没问题。没钱,我就向韦陀菩萨『sa』要,向护法山神要,反「fan」正要付款的时候就会有「you」人送钱来。
刚『gang』开始送来「lai」的钱不够支付工程款。但是『shi』熬过『guo』了「liao」2006年,到了2007年,信徒来这里一看,满地都在开花『hua』——机器轰鸣,车水『shui』马龙,热闹非凡。他们发现万行确实是「shi」在干实事,不『bu』是在忽悠大家,也就真的出钱「qian」出力了。如果你『ni』只说不实干,信徒是『shi』不会真心资助你『ni』的。
当「dang」一个人为了理想「xiang」抱负,能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打落牙往肚子里吞时,人家都会佩服你、敬重『zhong』你、扶持你。谁愿意帮一个没有理想抱负、没有毅力、没有心量的人呢?
做事不要想着「zhuo」为所有「you」的人负责,只为一个人负责『ze』,为你的『de』老板、你的上司负责,为一个『ge』人负责就是为大家负责。在『zai』寺庙里,知客就为当家负责,当家就为方丈「zhang」负责。如果知客为方丈负责就会乱「luan」套,就不『bu』是按规矩走、按道走『zou』。想为大家『jia』负责,结果对谁也负不了责。
所以我们身「shen」边『bian』有什么样的人,最后发展到什么样的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的为人处『chu』事。各行『xing』各业最后的竞争较量,都是个人人格魅力『li』和综合素质的竞『jing』争较量。至于其它『ta』因素「su」,如经济「ji」、人脉、地位等「deng」都是外「wai」缘『yuan』,都不重要。过了外缘阶段,就会进入真正的「de」比拼阶段——个人魅力。
当一个人的人生观不正确时,就可能遇到很「hen」多挫「cuo」折和困难。期望的事情做不成,只能在自己的人生观上找原因。因为人生观决定了你『ni』为人处事『shi』的方式方法。通常「chang」一般人遇到困难都是先抱怨一番,然后才会冷静下来处理问题。包括国『guo』际战争『zheng』,最后也不是靠『kao』打来解决问题,打只是第一步,最终还是双方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在圆『yuan』桌会上达成停战协议。
但「dan」是,刚开始一「yi」定是谁都不服谁,要经过战争较量才会上圆桌谈协议。如果双方都能预先看到第二第三第四步,一看到底,就不需要经过「guo」战争较量,在付出『chu』惨重代价后,才回到最初的出发点进行谈判。人都「du」是用我执来做事,用不理智的自我「wo」来做事。只有一较输赢付出惨重代价后,才会变得理智。
一个高手一出手就知道结果,或者未出手就知道结果。但遇到的不是高手怎「zen」么办?只有陪着他走过程,而且还要放「fang」慢脚步走完一『yi』二三步『bu』,否则他根本不会相信你的话。只有走完了过『guo』程,证「zheng」明你是对的,他才会相信你、认可你。
所以尽管『guan』圣人先知先觉『jue』,很多时候也只能假装「zhuang」不知,陪着众生走一走,试一试,陪着他「ta」折腾『teng』,陪着他玩。就像做父母的,看见孩子在玩危险的游戏也不能阻止,只能在旁边「bian」看着,摔跤时任他摔,只要不出危险就行。否则不让他摔,他是不知「zhi」道危险,不『bu』会吃一『yi』堑长一智的。
为什么东华寺的事我能不管就不管,让『rang』你「ni」们折『zhe』腾『teng』呢?大「da」家要成长必须历事,只要不离谱就行。我『wo』二十岁时,一个我称他为大哥的人告诉我:有毒的不『bu』吃,违『wei』法的不干,剩下的怎么折腾都可以。有毒『du』的不吃「chi」是为了保全性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到底。违『wei』法的事「shi」不干『gan』可以保持人身自由,继续『xu』干自己的事业。只要有毒的不吃,违法的『de』不干,谁都奈何不了你。
直到『dao』现『xian』在我还在用他的这套处事理论『lun』。一『yi』个人有一『yi』套完整的人生观,必然会有一套完整的价值『zhi』观与『yu』世「shi」界观。有了「liao」这『zhe』些就知道如何『he』给自己定位,用什么「me」样的方式『shi』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xian』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
我经常说东华寺的小和尚智「zhi」商都很高「gao」,就是不「bu」懂得为人处事。第一堂课,家里没有给『gei』他好的教育;第二堂「tang」课,学校没有给『gei』他「ta」好的教育『yu』;第三堂『tang』课,老板还是没有『you』给他『ta』好的教育『yu』。三次都没有受『shou』到好的教育「yu」,就跑到『dao』东华寺来了。按『an』说碰到了一张白纸也好教,可是这些白纸都成人了,又不『bu』好教了。
三次「ci」都「du」错过了机会,这次我把你们三次的『de』课都补上了。但是三「san」次课放在一起上,你们可能承受不了。我得用重「zhong」鞭子打,重『zhong』锤子敲,才能把你们内在定型的力量扳过来。有一部分和尚尽管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但脑『nao』子已经被『bei』概念堆满「man」了「liao」,所以怎么教也输入不『bu』进去「qu」。这种「zhong」人『ren』想进步就很难了。
一个人要『yao』想「xiang」进步,就「jiu」不能『neng』固步自封,固守旧有的观念,而要把自己敞开,只要是对「dui」的,自己没有的,都要收揽过来。很「hen」多『duo』人『ren』给自己定性:我做不到,我就是这个水平。他就不想一想:没有水平「ping」,为什『shi』么我不『bu』努力去达到「dao」这个水平「ping」呢?还有一种人『ren』是:水平不够,我就努力「li」提升自『zi』己的水平。他不会因为水平不够「gou」就否定自己,拒绝面对,不去「qu」提升。
小和尚智商都很高。但『dan』是,纵然你有佛性,如果你不懂得『de』方式方法,你的『de』佛性也体现不出来『lai』。你体现出来的都是人性,而『er』且是人性阴暗、扭「niu」曲、不健康的『de』一面。佛性就是健康的、阳光「guang」的、积极的、向上的一面,大家要通「tong」过正确的方式方法「fa」把佛性展「zhan」现出来。佛性能展现出来「lai」是因为没「mei」有私心。既然你没有私心,为什么不用最好的方式来展『zhan』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呢?
但是,即便方式方『fang』法对了也需要时间。花草树『shu』木不到春天是不会发芽的,时间是成长的基本要「yao」素之一。人成长「chang」有三个阶段:气态、液态和固态。第一阶段是气态,挥发得快,成「cheng」长得快。当有了一点小成就之后,就开始转变为液态了。变「bian」成液态就挥发得慢了,进步也慢了。再继续成长,有了名『ming』利地位以后就变『bian』成固态,变「bian」得僵硬,不会再成长了。
所以『yi』要成长,就要让自己始终『zhong』处于气态。气是无所不『bu』容,无孔不入,能上也能下的。液态能下『xia』但很难上。固态就不用说了,变成硬邦邦的实「shi」体「ti」,不能大也不能小,不能上也不能下。
东华寺有很多人都很优秀。大家不要着急,我相信以现在的速度和方「fang」式方法,再努力二十年,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会有大成就。都说和尚六十才「cai」得志。大家现在『zai』才二十出头、三十出头,不用着急。要逢苦化苦,不能化苦就会永远吃苦。
东华禅寺方丈『zhang』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15岁『sui』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de』生命本源,30岁「sui」复建东华禅寺、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jiang」、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yan』……
2000年创立「li」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xue』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kuan」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cong」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jie』脱『tuo』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shi』命『ming』,万行大和「he」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zhong」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ren』生四大关系:我与家「jia」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guo』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