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生旅途/正文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2023年02月19日  阅读 82  评论 0

摘要:“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这是今年八十岁的田老师最爱的一幅楹联,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从曲折到坦途,从乌发到银丝,从传奇到平淡,他历经共和国几度兴衰。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骄傲的一生,当代庐陵城因为有他这根脊梁骨,更增加一份精神与力量。他门下弟子无数,有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家……有人说,民国之后再无大师,杨绛之后再无先生,但是田老师可以担得起“先生”二字之重。与田芳兰先生相交,...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fang」兰的艺『yi』术人生 - NO.2

“书存金石气『qi』,室有蕙兰香”——这是「shi」今年八十岁的田老师最爱的「de」一『yi』幅楹联,也是他「ta」人『ren』生的「de」真实「shi」写照。从曲折到坦途,从乌发到银丝,从传奇到平淡,他历经共和国几度兴衰。他『ta』的一「yi」生是传『chuan』奇的「de」一生,更是骄傲的一生,当代庐「lu」陵城『cheng』因为有「you」他这根脊梁骨「gu」,更「geng」增加一份精『jing』神与力量。他门「men」下弟子无数,有国「guo」内外著「zhu」名的教育家、书法家、美术家「jia」……有人说,民国之『zhi』后再无大师,杨绛之后「hou」再无先生,但是田老师可以担得起“先生”二字之重。与田芳兰先生相『xiang』交,才知道什么叫做风华绝代后沉淀出的平凡人生。他的书法已是日臻成熟,他最值得『de』自豪和骄傲的『de』是:他培养的「de」孙女,已加入中国协会『hui』!令『ling』人嗷嗷称奇!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de」艺术人生「sheng」 - NO.3

田芳兰,男,吉安(庐陵『ling』)人,1940年『nian』生。幼『you』年『nian』随家父田荣卿学书,从「cong」颜柳入手『shou』,八岁就与父亲在吉『ji』安市水沟「gou」前书卖春联,70年代仰慕尹承『cheng』志先生,心慕手追,系井冈「gang」山大学中文系63年毕『bi』业生,任『ren』吉安『an』师范语文教研组长(1974—2000)、首批高级讲师『shi』。教育部中国教育委员会书研会『hui』常务理事(当年江西唯一一个入选)、文化部侨联“文华阁书画院”艺委会『hui』委员、2011年被台北故宫『gong』书画院聘任为名誉院长,荣誉终身任期『qi』【(2011)台书院字(09)号,院「yuan」长孔依平】、1979年任江西省师范书研会『hui』副会长、书协江西会员、吉安书协首任秘书长,获『huo』奖作品被著名书『shu』画家徐无闻先生1989年评论:“江西『xi』作者田「tian」芳兰写得『de』萧疏淡雅,行笔简洁,点画凝练,字字结「jie」构精巧而自然,殊『shu』堪玩味”。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de』艺术人生「sheng」 - NO.4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shu』人生 - NO.5芳华绝代蕙兰香「xiang」—田芳兰『lan』的艺术人『ren』生 - NO.6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7

作『zuo』品曾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展出。曾刊《中国书画报》(1997.3)《书法报》(1991.1)、《书『shu』法教育报》(1988.12)等十几『ji』种报刊。作品流『liu』传新加坡、港台,被『bei』收「shou」入《中国当代著名书画珍品选传世书法卷》、《中国书法、美术500强作品集》。曾参与香港千禧年『nian』作品拍卖,中国嘉德2004“田芳兰草书专场”。曾被《中「zhong」国翰园碑林》,湖南第一『yi』师范「fan」等单位收藏『cang』。曾担任85年北『bei』京首届全国中师『shi』师生“粉笔字大赛”、1998天津“敬师杯”、1999北京“华诞杯”、2002北京全国规范汉字大赛评「ping」委。为2000、2002北京“中华世纪之光”书画大赛组委会委『wei』员。两次应语文出版社、北『bei』京师范大「da」学出版社之邀赴京编写全国中小学、初『chu』级中学《写字》教『jiao』材。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de」艺术人生 - NO.8

市中心城『cheng』区白鹭洲公园“憩廊”二字、滨江公园木亭对联、青原山庄大石牌坊『fang』两面『mian』对联,以及渼陂古村『cun』进村大牌『pai』坊后对联为其手迹。近年,在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南国「guo」书画院『yuan』、南山书城等均有其书法活动。

方寸间的生活艺「yi」术

赣江河畔,吉安师范,好乐福的楼上,是田老师的所居之处。古有『you』《陋室『shi』铭》,笔者以前一直无法体会到其中韵味,今日采访田老师才「cai」知“古人诚不「bu」欺我”。

一推「tui」开门,扑面而来的是墨香如故,由于田老「lao」师经常「chang」没『mei』事的时候练习书法,家中亦淡淡氤氲着墨香。进门的转角处是一个书架,上面摆放了很多书:文化「hua」、经济、政治、哲学、艺『yi』术……老人说『shuo』那是孙女的,她「ta」现在『zai』是北京大学的博士后,在外读书「shu」很少回到家中,每当想她『ta』的时候就看一眼书架,睹物思人「ren」。自己的书有些不舍得放外面,他希望「wang」孙女回「hui」到家中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书。走进客厅迎面而来的是走廊两边的竹刻对联『lian』“海为龙世界,云为鹤家乡”,足可见『jian』田「tian」老师胸中丘壑。墙「qiang」上装裱着一幅精美的《岳『yue』阳楼记》,阳台上更是花草素雅、鸟声啾啾灵动。

看起来颇有禅味。禅是『shi』什么?一『yi』种哲学,一「yi」种宗教,一种体「ti」验。

芳华「hua」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9芳华绝代蕙兰『lan』香『xiang』—田芳兰的艺「yi」术人生 - NO.10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shi』一切中国艺术的「de」理想。”是耶非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种“理『li』想”自古而「er」今既体现在有形的「de」造物之『zhi』中,也隐逸于中国文化人生活的角落与方寸之间。

与书法『fa』结缘

田老师与书法结缘甚早,这或许是与家中环境熏陶浸染『ran』有关『guan』。他5岁便师从书『shu』法功「gong」底深厚「hou」的家「jia」父田荣卿,从1945年到现在,掐指一算竟已有75载光阴。他这一「yi」生严于律己,这是由于家族的传承。

同龄人还『huan』在「zai」玩『wan』泥巴、过家家的时『shi』候,他已在「zai」严父的指导下拿起『qi』手中的毛笔练字。“还记得那个时候父亲抓「zhua」我「wo」学习书法极为严格,每日四点、五点的样子「zi」,我还在睡梦『meng』中便被父亲「qin」叫「jiao」醒,然后「hou」匆匆洗漱就开始练字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田老师回忆起过往,眼神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恍惚之间他好「hao」像看到了那个幼小的自「zi」己每日被父亲从梦呓中唤醒,睡眼惺忪朦胧的样子。

芳『fang』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1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2

虽说父亲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从此便写得一手好字,其实也是父亲希望他以后走上社会能够拥有一门可以谋生的手『shou』艺『yi』活。“父亲要求很严格,早上天没亮第一件事就是要叫我起来练字,写了几十个「ge」以后,他会「hui」阅看并且每个字都打个红圈。天天「tian」坚持,不管寒冷还是酷暑都要练”。田老师『shi』如同一般的老人那「na」样,每每『mei』陷入回忆「yi」之中,脸上仿「fang」佛在重新绽放青春的光『guang』辉。也就是这样「yang」,他慢慢地与书法开始「shi」结缘,这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

文『wen』革中他曾被关进牛棚『peng』中,但他铁骨铮铮,哪怕历经诸多磨难,依然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那是一个狂躁「zao」的时代,但是『shi』他却能够保持本心,不「bu」为所动。

文革后「hou」,田老师在书法好友陈益清和朱艾南老师的指「zhi」点下「xia」,才知道原来学习书法有历代「dai」名家的范本。吉安地区更是藏龙卧虎,有『you』着全国闻名的大「da」书「shu」法家尹承志先生。于是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一门心思扎进书法中,那一股子执著的精神,就好比「bi」是「shi」一位匠『jiang』人在「zai」耐心雕琢自己的作品。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3芳华绝代蕙兰香『xiang』—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4

当时的『de』工「gong」资『zi』收入水平并不高,他的收「shou」入几乎『hu』全『quan』部用于购买碑帖、拓片,常常废寝忘食「shi」地临帖,近乎痴狂的状态。这种执著「zhu」、着迷、入魔、痴狂的精神,更是令当时『shi』的大书『shu』法家尹承志先生『sheng』感动,尹承「cheng」志先生亦是「shi」对『dui』他耐心教导,称他不愧为一块「kuai」璞『』玉。田老师感激于尹承志先生的教「jiao」导,这在当时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获益匪浅。

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外出学习,西安、泰山、南京「jing」等地,在当地看到碑刻的他就走不动了,就想住在这碑「bei」林中,与碑刻朝夕相对「dui」。“当时才体会到王「wang」羲『』之学书时的『de』痴迷于着魔,感觉自己『ji』的世界被打开了,眼前都是光”。田老师眯着眼『yan』睛,眉『mei』眼间『jian』浮现的惬意,用“老顽童「tong」”来形容亦不为过。他「ta」就趁着这个机会,把『ba』碑刻书谱『pu』全部做成卡片贴身带着,如此这般爱书嗜书。他爱好书『shu』法,尤其是草书。他心里很清楚草书如果要有成就,非要下「xia」一番苦功夫不可。于是,他就「jiu」定下目标,先把本地的名『ming』家尹承志『zhi』等的书法逐一归类做『zuo』成卡片,一一临摹,观其形、悟其神『shen』、品其韵、感其味。

“皇天不负有心人『ren』。”他利用外出参加书法研究会的机会,有幸与新加坡、日本等书法家『jia』进行交流,虽是『shi』异邦,但并不妨碍他们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因为「wei」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di』参加教育部召开的书法研讨会上,有不少书法名家『jia』的现场示范,特别是观赏到了启功、刘炳「bing」森、孙『sun』伯翔、欧阳中「zhong」石等名家的现场书写示范,对他的内心是一个不「bu」小的冲击。“书法原「yuan」来还能这样写,看来是我自『zi』己台拘泥于仿古,没有自『zi』己的创新了「liao」”。田老师一「yi」边在往事中回首一边说到,“其实书「shu」法家创作「zuo」,学习「xi」古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更为重『zhong』要『yao』的还是要敢「gan」于对自己挑战,要有创新。”也就是从那一次醍『』醐灌顶的名家示范开始,田老师对『dui』于书法的用『yong』笔技巧、力度『du』、传承、创新等方面有了自己的体会。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fang』兰『lan』的艺术人生 - NO.15芳华绝代蕙兰香—田『tian』芳兰的艺术人『ren』生 - NO.16

观田老师的『de』书法作品,见『jian』其字结构紧凑却不失灵动,笔画圆转、布局穿插变化、有大有小有干有湿,似乎是把各种书法『fa』字体之大成集于一身,然而『er』不失个人『ren』独特风格。字「zi」迹潇洒,颇有一番快意!

耄耋「」之年,雄心不已

“近『jin』年来,积极参加吉安市书法家协会、井冈山画院、仁达艺术「shu」馆、状元桥书画社等举办的书法活动,与「yu」市「shi」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冯为民『min』、郭继国、马于强「qiang」、冷『leng』和平、刘骊龙、萧『xiao』海、王建民等相互切磋指点「dian」。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使自己「ji」的书法更加完美。当『dang』然,我也想让自己的书法『fa』作品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而不是孤芳自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管已经「jing」步入耄耋「」之年,田「tian」老师对于自己的要求依然严格。他「ta」经常从已经送出的书法作品中回购,而后烧毁。就是对『dui』于自『zi』己过去作品的不满意『yi』,希望以「yi」此为契机,逼自己一把,告「gao」别『bie』过去,让自己『ji』永远都不满足于当下。

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lan」的「de」艺术人『ren』生 - NO.17芳华绝代蕙兰香—田芳兰的艺术人生 - NO.18

​正『zheng』如《论「lun」语▪述而『er』》“发愤忘食『shi』,乐以忘『wang』忧,不『bu』知老之将至云尔”那般,田「tian」老师「shi」的一生也是如此。大抵这世间的事情,如果需要做好,就要有『you』“不疯魔不成「cheng」佛”的痴狂与着魔,唯有「you」这样才能不断创『chuang』新,令自己对于艺术有更高的追『zhui』求。祝愿『yuan』田老师在书法艺『yi』术『shu』的道路上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吉安市书法艺术『shu』再创新『xin』辉煌!

(作者:胡刚毅、郭伟、肖「xiao」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renshenglvtu/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