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章/正文

李郁葱:童年的月亮

 2024年02月18日  阅读 18  评论 0

摘要:一去年秋日的某天,我陪父亲回了一趟老家。说老家,其实不远,由于道路的修筑和畅通,从余姚开车过去十分钟左右而杭州到余姚现在坐高铁四十分钟左右,对于常年在上下班高峰忍受拥堵的当代人而言,这点时间并不算什么。奇怪的是,每每都会念及,但去的次数并不多,每次去,心里都会把它当一件大事看待。在我的记忆里,幼年时去一趟余姚要走很长时间的田野小径,还要过两座桥。我大抵是趴在母亲的背上,那种感觉是温暖的,犹如贴着土...

李郁「yu」葱:童年的月亮「liang」 - NO.1


去年秋日『ri』的某天,我陪父亲回了一「yi」趟老家「jia」。说『shuo』老家,其实不远,由于道路的修筑和畅通,从余姚开车过『guo』去十分钟左右而杭州到余「yu」姚现在坐高铁四十分钟左右『you』,对于常年在上下班「ban」高峰忍受拥堵的当代人而言,这点时「shi」间并不算什么。奇怪的是,每每『mei』都会念及「ji」,但去的次数并不多,每次去,心里都会把它当一件大事『shi』看待。

在我的记『ji』忆『yi』里,幼年时去一趟余姚要走很长时间「jian」的田野小径,还要『yao』过两座桥。我大抵是趴在母亲的背上「shang」,那种感觉是温「wen」暖『nuan』的,犹如贴着土地。母『mu』亲已经离『li』开八年多了,我也「ye」将知天命,但那种温『wen』暖却从没有消失过。

曾经在我眼里高大的「de」房子,现在变得低矮而狭窄,因为长年『nian』不住人,显得有些破败。父亲「qin」有些伤感,这祖宅相当于他暗处的胎记,于我也一样,一个人独处的时候「hou」,它显现出来,会提醒我们的来「lai」处。

祖宅位于东「dong」厢房的一角,属于一座江南大院,和它一街之隔的就是这个村的祠堂,现在是当地的文保建筑。每次站在这大院的屋檐下时,心里就有鲁迅在小「xiao」说里「li」所写的念头出现『xian』,原来祖上也曾经阔「kuo」过。这大「da」院里当时住的都是不出五服的血亲,现在除了『liao』几个老人,大『da』都搬到『dao』外边住了。大「da」院里住的『de』人具体的关系颇为纠葛,我一直弄不太清楚,而从名字的排行中可以窥「kui」见端倪,到了我「wo」儿子这一辈,这蛛「zhu」丝马迹也抹『mo』去了『liao』。如果在异地邂逅,大『da』概需要找很多把钥匙才能打开通往故土的门。

而木『mu』质的『de』楼梯在岁「sui」月中消沉,现在『zai』只要一抬『tai』腿,就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好像是衰老的回音,从遥远处传『chuan』来「lai」。屋檐还能挡风遮雨,瓦松依然点亮在我们所推开的窗外,而「er」楼梯已经颓废得「de」吱吱呀呀,这窗是打开幼年远游思绪的不『bu』二法门:有星『xing』辰,有「you」浮云,有奶奶的『de』溺爱和她所讲述『shu』的故事。

李郁葱:童年的月亮 - NO.2

无论是人和物,这种衰老或『huo』许『xu』是不可回『hui』避的。我所熟悉的那些亲「qin」戚,他们要么都住到了城市的楼房里,要么在这个村庄审批了『liao』另『ling』外的地界造房,一幢幢小别墅的模样。即使『shi』是那些「xie」能力有限的老人『ren』,也都住到了新『xin』农『nong』村建设统一规划的多层建筑里,这大院,多「duo」少像是蝉脱壳后留下『xia』的蝉蜕,虽然还紧紧巴「ba」在树「shu」干上,却已经把「ba」灵魂释放出去了。

我一「yi」直很奇怪当年分配房子的先祖是怎么想的,比如东厢房属于我爷爷和小爷爷一脉,然后『hou』东厢房的南和「he」北属于我爷爷,中间属于小爷爷一家(小爷爷又有三个儿子),过道是公用的「de」。这到今天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整个大『da』院「yuan」的房屋所有权犬牙交错,要翻建便「bian」要征求多家人的同意,而人心的复杂常『chang』常让这些念头出来后转眼烟『yan』消云散。

一家人。也许在先人『ren』的观『guan』念里,他们是有意为之,这种状态的居住「zhu」让同宗人能「neng」够有『you』更加密切的联系,而团结就是力量。

在我儿子童『tong』年的时候,我曾经把『ba』奶奶『nai』讲给我的故事讲给他听。出生在电脑和「he」动漫时代的他并不感兴趣,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他会安慰性地『di』倾听「ting」片『pian』刻,然后果断『duan』转移话题,每每让我「wo」沮丧,那些鬼故事,那些憨女婿『xu』,怎「zen」么就失去了吸引力了?

我最初的想象,正是被这些故事「shi」所打开,但现在,在这些故事的讲述地,我同样「yang」变成了一个陌生「sheng」者,被幽暗的光所照亮:“祠堂、河流、垂柳、犬吠、鸡鸣……这些乡『xiang』村的配置,江南的嗓音,剥去一张蛙皮的斑斓”(选自拙诗《旧居》)。

在蛙皮斑斓而潮湿的『de』面具之后,也许我们才能面对真实的田野,就像在离开多年以后,才发『fa』现滋养我的那些泉水依然流淌于地底。有「you」一个有趣的童年就像是进入了一间「jian」储存丰厚的库房,时不时会有一些惊喜的发现。

我奶『nai』奶是一『yi』个不识字的乡下女『nv』人,后来回忆,在她给我讲「jiang」的故事里充满了才子佳人和妖魔鬼怪的影子『zi』,还『huan』有就是善恶到「dao」头终有报的理念,而我的母亲有些文「wen」化,有时也会给我讲些外面的世界。那个『ge』时候,父亲大学毕业后「hou」在杭州工作,母亲是知识青年下乡后还没有来得及返回城市。对贫穷「qiong」生活和物质「zhi」匮乏的「de」记忆,通常会被时间熨平,但在「zai」这种小心翼翼的熨平过程中,一『yi』条路突然有了分叉,之后能够让我找到更多的乐趣。

那个时候的娱乐不多,但我们有自己制造乐趣的『de』方法,在热天时找「zhao」一条沟渠,用泥筑「zhu」两『liang』道「dao」围墙堵上两头,然后把水舀出去,翻动淤泥,便能够『gou』得到许多滑「hua」溜溜在沟底乱『luan』窜的「de」泥鳅,运气好的话还有黄鳝「」,标配的小惊喜是水蛇的出没。在水沟的土中,还有一种长得类『lei』似于「yu」螳螂的学名叫蝼「」蛄的昆虫,抓起来,很无力地在孩『hai』子的手上挣扎。那个时候,多半是有些骄傲的,但如果有蚂蟥叮在腿肚子『zi』上,胀「zhang」鼓鼓的仿佛可以看「kan」到它所饕餮『』的血,则多少有些败「bai」兴。

相比于钓鱼钓虾,钓「diao」青蛙是孩子的乐趣之一。青蛙比鱼虾要好钓许多,和『he』它们外表的绚「xuan」丽多『duo』彩不同,青蛙很笨,找一截竹竿,绑『bang』上绳子,在绳『sheng』子上绑上田螺或知了肉,或者类似的肉都可「ke」以。把竿子伸「shen」到草「cao」丛之间,小频率「lv」晃动「dong」竿子,青蛙会『hui』以为绳子所绑的是活物,会弹出舌头去吞吃「chi」,然后就可以收入囊中了,甚至『zhi』连诱饵都还绑在绳子上,在田野的自『zi』然背景「jing」下,这「zhe」一小块『kuai』的肉触目惊心。我懂得鸟为食亡的道理大概是此时,虽然懵懂「dong」,但悲哀却是有「you」的,为青蛙,也为这些盲目中觅食的生灵。

李郁葱:童年的月『yue』亮 - NO.3

许多年过去,有时行走在田畴阡陌之间,如果是在夏秋两「liang」季「ji」,蛙「wa」鸣还是可以听到的,但似乎和童「tong」年的青蛙有了不同:如果在草丛中行『xing』走,惊起的响动中『zhong』,青蛙四散「san」逃『tao』逸,似「si」乎没有儿时见过那种『zhong』大只的,也许是蛙的种『zhong』族已经变异。

有『you』很多幼时所做的愚蠢的「de」事,到『dao』了溺爱者的眼里『li』,都成了你天赋异禀『』的『de』证据『ju』。奶『nai』奶活着时,时常会说,在我三岁或者四岁的时『shi』候吧,有一回「hui」蹲在屋后的『de』墙角边『bian』,在和一条蛇说话「hua」,我有多『duo』乖啊,也不用手去摸蛇「she」,只是和它说话,而蛇盘着身『shen』子,昂着蛇头,吐「tu」着尖尖的蛇信「xin」子。当时把走过来的奶『nai』奶「nai」吓得后背爬满了『liao』一『yi』身汗,但不敢大声叫,怕蛇受到惊吓而实「shi」施攻击,蛇也许感受到有『you』人接近的声音,逶迤着『zhuo』,迅速「su」爬入石隙间。

我至今不知道这蛇『she』有没有「you」毒『du』,也许,只是一根草绳罢了,也许,只是奶奶对我爱的影子「zi」。

就像童「tong」年时养过的那只黑猫,那真是一只黑色的「de」精灵「ling」啊『a』,我常常把它想象成老虎,或者就是故事「shi」里老『lao』虎的师傅,我固执地以为它有这样的禀赋,而这只猫,很多年后依然潜伏在我的身体里,和我说话,和我「wo」交流生活所不能抵「di」达的地方。

现在,在许多事「shi」已经改变了以后,这『zhe』只黑猫所潜行的猫洞居然还在。小时候,我会趴在地上去觊觎猫洞,仿佛它深不可测,实际上「shang」只是一墙之隔,两边的世界都是我所熟悉的,但这个『ge』通『tong』道把两个世『shi』界的气息贯穿在了一起。

只要我凝视着洞口,这猫便会“喵喵”叫着出现。

李郁葱:童年的月「yue」亮 - NO.4

那『na』一天我有着片刻的出神,童年时的笑声和喧闹犹如潮水暗涌,那个时候『hou』,我敏感易怒「nu」,体弱多病,但在这东厢房的蜗居里,却得到『dao』了无穷「qiong」无尽的乐趣,并且支撑起了我对世『shi』界最初的眺望:生『sheng』活是一「yi」种发现,而「er」文字同样是一『yi』种发现。

“……我甚至可『ke』以认出,墙角的苔藓。如「ru」果半开着的窗棂,让吹入的风,显得大一点『dian』,苔藓的花「hua」,在风中绽开或者凋谢。”我信手写下『xia』的这几句诗的感受是『shi』真「zhen」实的,许多年后,也许在『zai』丰子恺『』等人的漫画中我还能读到这样的细节,犹如春风摇荡,这大概是乡土江南『nan』带给我『wo』的印『yin』痕:一「yi」群人坐在天井里纳凉,摇『yao』着蒲扇,絮絮叨叨着家长「chang」里短,有时候,也说「shuo」些悬空八只脚的“大「da」头天「tian」话”(土话,泛指故事和传「chuan」说『shuo』)。

而『er』对于『yu』孩子来说,一年中最高兴的时间,大概是轮到在自家大院「yuan」的堂『tang』前杀猪。轮到杀「sha」猪是一种「zhong」约定俗成的『de』福利,猪下水就留在出场地的这家了。孩子的兴『xing』奋『fen』不仅仅因为可「ke」以吃肉,在杀猪的过『guo』程中,猪尿脬和猪脚蹄都「du」是可以拿来玩的物件。前者能「neng」够吹得如同气「qi」球『qiu』一样透明,而「er」我们最喜欢的是破坏:当一个人把这猪尿脬吹得越『yue』来越大的时候,偷偷走近,一巴掌拍过去,总归『gui』有期待中的炸裂声响「xiang」或「huo」吹气者的大吃一惊。

也见过一回杀牛,不是在自「zi」家的厅堂里,而是在村的大操场上,那牛很老实,空洞「dong」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当屠刀刺向它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有『you』些『xie』难受,但晚饭时的牛肉却依然让人舌底生津。

在我『wo』孩提时的眼光中,和杀猪杀牛时血腥的荡气回肠相比,更为神奇的是阉鸡,那是一门神奇的手艺。鸡被架在「zai」特「te」置『zhi』的『de』木头架子上,会「hui」无力抽动几下,象征性地挣扎一番,而技术娴熟的师傅用绳索绑在鸡肋处,把鸡毛拔掉后,用手术刀般的物件在鸡的肌体上划『hua』一个小洞,撑开后,用带线的镊子探进去,一「yi」枚小小的鸡卵便取了出来,然后又取一枚「mei」,这鸡「ji」卵布满了血丝,精致『zhi』,宛如宝「bao」石,师傅会把它们放在一边「bian」的碗碟里,而「er」后把鸡的伤口处理一下之后,从架子『zi』上放下来,有的鸡也许会萎顿一阵子,但很快又活跃起来,有的鸡一放下就能够昂首阔步,甚至我「wo」记得有把自己身体里切割下的卵啄食干净的。

李郁葱:童年的月『yue』亮 - NO.5

鸡不知『zhi』道的是,它的『de』命运在这一取一放之间「jian」已「yi」经被注定:线鸡。这是通常『chang』的叫「jiao」法「fa」,在往后「hou」的阶段,它的成长带着美「mei」食者「zhe」的期待,它的啄食便是对美味的催化『hua』,到了年节之时,便是它生命的终结『jie』。当时「shi」我没有这样的感触,只是觉得这师傅手艺的神奇,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有着沉浸于某项工作中的『de』优雅,“无他,唯手熟尔”,后来「lai」读书时读到这一句时,偶『ou』尔会想「xiang」起『qi』那蝴蝶般上下翻飞的手,但这手熟需要专注「zhu」和量变后生出「chu」的巧。儿童时的我,对这样的手艺是有一种敬畏感的,尤「you」其当周边『bian』的大人不『bu』怀『huai』好意打量你的裤裆时「shi」,那道「dao」对成人世界的门仿『fang』佛一推就能打开。

但事实上我们只是撒腿就跑,在『zai』他们用戏谑的口吻说要师傅把我们「men」的也给割「ge」了的时候,我们「men」一跑了之,带着对权威的害怕和未知事物的恐惧,而那些血「xue」淋淋的鸡卵,放在『zai』饭锅里蒸熟了便「bian」成为成人佐酒的引子。在他们用筷子去夹鸡卵之时,脸「lian」上会浮现出只可意会的神『shen』情。

孩子时对远方的向往,更多「duo」的是对时间的「de」向往,也就「jiu」是「shi」长大,但身体的成长「chang」对孩子来说感觉缓慢『man』。我对远方的向往不是『shi』来自于身在杭州的父亲『qin』,尽「jin」管那个「ge」时候杭「hang」州也是远方,而是一个说书人:瘦弱「ruo」,有着书生模样,他好像还能唱,每次「ci」演出都会有『you』简单的『de』化妆。

后来想,这个人想必是延续了我们老家那一带“的笃班”的传统「tong」,这个说书人大概是长得眉清目秀的,在村子里演出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jiu」把某某家的闺女「nv」给「gei」拐跑『pao』了,这闺女生『sheng』得水灵,已经定亲,但就是义无反顾跟着这个说书『shu』人走了。

那段时间,村『cun』子『zi』里在传说这个说书人会下『xia』药,而村里的闺『gui』女是被下药后迷得『de』神魂颠倒才出走的。在孩『hai』子的「de」内心,对这样的说书人其实有着内心朦胧的佩服,而对成年人所吓唬孩子的那种别和陌生人说「shuo」话的告诫『jie』并不以为然。

大约一年后,这闺女抱着一个「ge」襁褓中的孩子回来了『liao』,身「shen」上也有「you」着和村「cun」子里的人不一样的气息,就是我们在『zai』那个说书人身上所看「kan」到的。再过了几天,说书人也出现了,依然是文质彬彬「bin」的模样,那些『xie』说『shuo』他有迷魂『hun』药『yao』的言辞突然就销声匿迹了,人们『men』有些疏离又不『bu』乏亲热地和他打着招呼。

说书『shu』人『ren』就像是一面镜「jing」子,倒映着『zhuo』外面那个世『shi』界的喧嚣。

风吹来吹去,但镜面依然是波澜不兴的「de」。我「wo」之所以记得说书人,是因为他教了我一「yi」种折纸船的方法,很容易就能折叠起来「lai」,而船是能够带给我远方的想象的。孩子的时候,做一『yi』件『jian』事情,就是『shi』竭尽全力去做,我又很执拗,折了很多纸『zhi』船,大「da」大小小的,放在「zai」家里的橱柜里,这和后来有了儿子,看他玩恐龙和小兵人其实是一样的。

有一次在外面野够了回家,照例去巡视自己的「de」“港口”,几艘最大的船却不见踪影「ying」,赶紧问奶奶,说大概是我表哥拿去玩了,他正好过来『lai』看外公外『wai』婆。

在屋后那条宽「kuan」阔的「de」河面「mian」上,我看到了我『wo』的船,装着石头,在水面上漂荡『dang』……

李郁葱:童年的『de』月亮 - NO.6

那是种巨「ju」大的失落,对于我而言,它是一次「ci」告『gao』别,我开始知道失去的滋味『wei』,但好在孩子的幸福和烦恼都比成人来得容易,在这年夏天的时候,我开始着迷于在地上挖尚未脱壳的知了,找一个纸箱子把它们养『yang』起来,放「fang」置「zhi」些树枝,到了它们该脱壳的「de」时「shi」候,它们就会「hui」爬上树枝,我看到它们柔弱的身体从泥土色的外壳「ke」中钻出来『lai』,当外壳裂『lie』开,它『ta』像是从地下的梦中醒来,当时我并不知道『dao』它有长达数年的地下「xia」准备期。

它像是一个梦,当它略微长大「da」一点,在脱壳后的一两天里,它变得『de』皮实起来,如果它是雄的,我用手去挠它腹部的两块『kuai』板「ban」,它就会叫唤起来,是本能,却是被我「wo」所掌握着的。

东『dong』厢『xiang』房天窗的光『guang』依「yi」然能够照射下来,像「xiang」是光的烟囱,因为『wei』阳光的缘故,看起来有很多尘埃在舞蹈,这舞蹈中让我看到自「zi」己曾经做过的游戏,那是「shi」我对「dui」这个世界最初的摸索吗?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zhang/10861.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