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其他文学/正文

历史连载8——人类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2023年06月30日  阅读 50  评论 0

摘要:我们现代社会生产的产品升级换代往往都会遵循一条向上兼容的原则。既后代产品大都能支持前代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而前代产品在新产品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以照常使用,并在随后的竞争中渐渐被逐出市场。在人类自身进化与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这样的规律。虽然学者们总喜欢以一些标志性事物为节点,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一个个时间段。比如以人造金属器物的出现界定人类进入金属时代;以蒸汽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工业时代...

历史连载8——人类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 NO.1

我们现代社会生产的产品升级换代往往都『du』会遵「zun」循一条向上兼容的原则。既后代产品大「da」都『du』能支持前代「dai」产品所使用的技术,而前代产品在新产品出现后的很长一段「duan」时间内,仍可以照『zhao』常使用,并在随『sui』后的竞争中渐渐被『bei』逐出市场。

在人类自身进化与文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这样的规律。虽然学者们『men』总喜欢以一些标志性「xing」事物为节『jie』点,将人类历史划分『fen』成一个个「ge」时间段「duan」。比如以人造金属器物的出现界定人类进入金属时代;以蒸汽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工业「ye」时代等等。事实上,人类文明并『bing』非以一种「zhong」节点跳跃的「de」形式推进『jin』,而是有「you」一个渐变与积累的过『guo』程。新老元素的更替,往往「wang」需要经历「li」漫长的时间。

不『bu』同的发展阶段,从某种角「jiao」度来看,不过是「shi」不同的存在方式而『er』已。人既可以这么『me』活着,也可以『yi』那么活着,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选项。在缺乏足够的对比『bi』与竞争的情况下,只要还「huan」有一『yi』点点生存空间,旧事物生命力的顽强程度,常常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某些偏远『yuan』的地区「qu」,即便到了现代『dai』,还是有不少当地居民在『zai』按照古老而原始的方式『shi』继续着他们「men」的生活。

另一方面,文『wen』明是一种传承,后代文明总是在前代「dai」文明『ming』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de」,前代文明所包含的各种元素,必定对后代文「wen」明产生重要影响,很多方面都会被后代文明直接继承。

新石器时代『dai』人类「lei」族群的各个「ge」方面都还「huan」很原始『shi』,然而「er」就是这个『ge』原始时代『dai』,期间所萌发的种种新生事物,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每一个「ge」人发『fa』挥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不仅仅是我们「men」现代人吃的主食、用的器具、穿的织物大都发端于这个时代,我「wo」们的文字、艺术『shu』、宗教、政府「fu」等种「zhong」种社会文明上层结构,同样是在这个时代初具雏形。

可以说,现「xian」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那个时代『dai』的基因。因『yin』此从『cong』新石器「qi」时代到文明初期是「shi」人类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先『xian』民「min」还没有形成修订史书「shu」的习惯,但他们却创造出了大量的传说故事,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将所经「jing」历的一些重要事件世代流传下来『lai』,向后人娓娓述说着先祖「zu」们在那一段岁月的辉煌成就。

直到今天,我们『men』对于『yu』自身民族历史文化最初的认识,大多仍是从「cong」长辈那里听到『dao』的这些古老传说中获得的。

历史连载8——人类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 NO.2

一些拥有悠『you』久历史的民族「zu」,其上古传说「shuo」的内容『rong』往往非常丰「feng」富。比如《《圣『sheng』经旧约》,实际上就是一部有关犹太民族早「zao」期传奇经历『li』的集合,而《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历史传说『shuo』中的经「jing」典。

这些传说,既是历史,又有别于『yu』历史,对于后世『shi』的影响深远且重大,是「shi」我们人类精神财富「fu」的重要组成「cheng」部分。

华夏文明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作为人类「lei」唯一传承至今未曾中断过的文『wen』明「ming」形『xing』式,流传至今的华夏上古传说必然『ran』无比精彩。

华夏文明之所『suo』以是华夏『xia』文明,与先人的经历和感悟是密不可分『fen』的。后人要领会华夏文化的真「zhen」谛,就很有必要对这段上古历『li』史进行深入的解读。而要解读这段早于文字的历史「shi」,就『jiu』很有必要认真解读那些先民流传下来的传说。

华夏民族从一开始就「jiu」是由生活在中国地『di』区的古代先民族群共同组合而成。华夏民族的传说也是各个部族的『de』传说集合『he』而成。如炎黄二祖『zu』,本身就『jiu』是不同「tong」部族的首领。而关于女娲的传说「shuo」,也一直「zhi」在汉『han』、苗、羌等多个古老民族「zu」中广为流传。

这些传说中,既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这样的「de」关于宇宙生成,人『ren』类起源的远古神话。也有神农尝『chang』百草,伏羲得授河图洛书这样的「de」上古传说『shuo』。更有炎黄阪泉之战,大禹治水等一「yi」系列很『hen』可能是真实事件的历史叙述「shu」。

随着华夏文字体「ti」系「xi」的出现与发展成熟,人们开始著书立传「chuan」用「yong」文字的形式将这些事件与传说一一「yi」记「ji」录「lu」下来。华夏文明最早的典籍『ji』,被称『cheng』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按《尚书》所言,“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shu』,谓『wei』之《三坟》,言『yan』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ao』义,其归一揆,是『shi』故历代『dai』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shuo』,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qiu」》;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feng」气所宜,皆聚此书也。”其中“坟”有大的「de」意思,“典”有『you』常的『de』意思,“索”有「you」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一般而『er』言,后人将《三坟『fen』五典》所记载的那一段历史视『shi』作华『hua』夏民族与华夏文明的「de」源头。

“三坟五典”原书早已湮没在历史当中,这些典籍『ji』及其所记载的历史,也同「tong」样成为了传说。

历史连载8——人类历史『shi』上的传说时代 - NO.3

而成「cheng」书于战国时代的《尚书》,是我国现存「cun」最早的一部『bu』历史文献汇「hui」编,相传为孔子所撰。《尚书》中便收录了由「you」当『dang』时『shi』的学者所『suo』搜集整理的「de」上古典籍。“尚”通“上「shang」”,所谓“尚书”,既『ji』上古之书。

《尚书》原文「wen」共100篇,收录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xun」、诰、誓、命『ming』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xian』是「shi」据『ju』传闻而写成,估『gu』计孔『kong』子本人也无缘一睹坟「fen」典真迹。“典”是重要史实或「huo」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kai」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zhu』的命「ming」令。

可惜,由于“焚书坑儒”,秦末战乱等一「yi」系列历史事件,《尚书》能流传至今的,也只剩下其中33篇。

此外还有不少「shao」先秦与「yu」两汉著作对华夏「xia」文明的初期历史有着诸多记载。但「dan」包括《尚书「shu」》在内,这些典籍的成书时间『jian』都已大大晚于「yu」事件发『fa』生的年代,并不能被简单地认定为第一手资料,其中收录的也基本上是通过故老相传保『bao』存下来的历史资料。至于这『zhe』些典「dian」籍流传到后世的版本,其本身的真伪就更加有存疑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di』将这些典籍中的记载全当做真实无误、绝对可靠的『de』历史「shi」记录去「qu」看待。

对于华夏文明初期前后这「zhe」段缺「que」乏「fa」可靠文字记录的时代,我们暂时将其归入“传『chuan』说时代”。历代学『xue』者都对「dui」这段历史极其『qi』重视,进行了大量的考证推敲,而在当代学者的相关著述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由徐旭生先生所著《中『zhong』国古『gu』史的传说时代「dai」》。

历史连载8——人类历史上的传说时代 - NO.4

徐旭生『sheng』先『xian』生(1888~1976)是我国『guo』当代著名的古史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在《中国古史的传『chuan』说时代》一书中,徐先生「sheng」从古代文「wen」献和考古发掘两方面入手「shou」,并结合相关民间传说,力『li』图考证有文字记载『zai』历史之前的中国社会状况,包『bao』括当时的部落分布、彼此之间的关系『xi』、社会经济发展水「shui」平『ping』等。

徐先『xian』生根据史料的原始性、等『deng』次性,将相关典籍分为三类,第一类『lei』为商周到战「zhan」国前期的作品,如甲骨文、金文及《尚『shang』书》、《周「zhou」易》、《诗经》、《左传》、《国语》等;第『di』二类为「wei」战国后期道西汉末的作品,如『ru』先秦诸子,《周书》、《山海经》、《国策》、《大戴礼记》、《史记》、《淮南子》等;第三类为东汉以后收录保存有古代民间传说的『de』作品,如《水经注》等。

通过对这些史料典籍的研究,徐「xu」先生将中国古『gu』代「dai」部族大致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居于古代中国的西北部,并可再细分为三「san」个亚『ya』集团:1、黄帝,炎帝两大支;2、近东『dong』方混合东夷部「bu」的高阳氏(帝颛「」顼),有虞氏(帝舜),商人;3、近南方混合『he』苗蛮部的祝融部等。

黄「huang」帝部「bu」落起于陕西黄土高原『yuan』,畔姬『ji』水,姬姓,彼时「shi」黄帝部落刚开「kai」始“习五谷”,似乎具备不少非农耕部「bu」落迁徙善战的技能。史记也记载黄帝部落“教熊罴貔貅貙虎”,“迁徙往来无常处,以『yi』师兵为营卫”,因而有专『zhuan』家提「ti」出黄帝部落可能是游牧部落。至于黄帝部落究竟是不是游『you』牧部「bu」落,我们暂且先放一边,在后面的章节中「zhong」再去讨论。

炎帝部落『luo』居陕西『xi』渭河上游,畔姜水,姜姓,擅于农耕,打战却稍逊于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三战『zhan』于阪泉之野,炎帝三战皆北,转「zhuan」而与黄帝结成联盟,一同去对付来自远方的蚩尤部「bu」族。炎黄部落『luo』的活动范围主要位于关中以及中原和华北「bei」平原。

东夷集团,包括太昊「」、少昊、蚩尤等部「bu」,主要生活在山东『dong』半岛乃至河南、安徽等地;

苗蛮集团,包括三苗『miao』、伏羲『』、女娲等部,生活地域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

三大集团前期『qi』相互争斗,后又和平『ping』共处,最终完全同化,逐渐「jian」形成后来的汉族。

关「guan」于中国的传说时代,徐先生认为,期间经历了三大阶段:

首『shou』先是华夏族与东夷族的渐次『ci』同化「hua」,在部落林「lin」立的中国逐步『bu』形『xing』成若『ruo』干大部『bu』落联盟;

第「di」二阶段则发生于黄帝死后『hou』,高阳氏整合华夏、东夷「yi」两集团文化,社会生产力有所「suo」发展,文明的「de」曙光已经在望;

第三阶段「duan」,大禹治水后,氏族禅让制『zhi』度解「jie」体,国『guo』家体制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步成型。

当然,徐先生所创立的这一体系,严格说来也只是一家之言,有些地方『fang』还可商榷。比如东夷、苗蛮这样的分类「lei」,应该出现在周「zhou」王朝建立很久之后。当时人们已普遍形成『cheng』以周「zhou」王朝为中央文『wen』明正统的观念,从而给周边地『di』区发展相对滞后『hou』,或『huo』尚未归于王「wang」化的部族与方国所取的贬称。而「er」在真实的上古历史中「zhong」,并不「bu」存在这样的分「fen」野。

此外还有众多大家根据历史典籍将「jiang」远古时期的这段华夏历史还原出了不同的版本,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shu」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转载或网友投稿,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kaqw.cn/qitawenxue/5779.html

标签: 黄帝  人类文明